大陸即將在本月中旬中共第17屆五中全會討論“十二五”規劃,這是大陸下一個五年經濟發展的戰略藍圖,也是大陸經濟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臺灣《旺報》11日發表社評指出,臺灣與大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在9月12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後,雙方更進入到制度化經濟合作的新階段,臺當局要如何因應即將啟動的“十二五”規劃,為新階段的兩岸經濟合作指引方向,建構藍圖,無疑是現階段經濟施政的緊要課題。
大陸“十二五”規劃的主調是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將目前過度依賴出口及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改為以內需為主,並從擴大消費、加速城鎮化、調整産業結構、改革收入分配等多元途徑著手,期能實現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所宣示的“包容性增長”。
“十二五”楬橥的新經濟方向,對臺灣是挑戰,也是機會。首先,大陸經濟轉型對臺灣目前依賴大陸廉價勞動力、“以大陸為工廠”的出口導向經濟成長模式將構成嚴厲的挑戰,從而臺灣必須調整經濟發展策略,“以大陸為工廠”必須改變為“以大陸為市場”,出口導向必須改變為出口與內需並重,産業結構調整也必須隨之加快,才能創造新的經濟動能,維持臺灣經濟的持續健康成長。
社評表示,ECFA的推動,改變了臺灣在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的戰略地位,也為臺灣的經濟轉型帶來契機。臺灣要融入世界貿易體系,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就必須善用在兩岸經貿上可以發揮的優勢,利用大陸市場及兩岸合作的契機,建立全球經濟戰略藍圖,發揮臺灣在世界經濟供需鏈上的關鍵價值,開拓新的經濟版圖。
有大陸學者主張應將兩岸經濟合作與發展特別是ECFA融入到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但兩岸經濟合作是雙方面的事情,要能有序推動,必須建立在相互的了解與協商之上。從經濟規劃的觀點,大陸已完成“十二五”的藍圖,臺灣應該加快腳步,儘速完成“黃金十年”的規劃藍圖,讓未來臺灣經濟轉型工程有清楚、明確的政策方向及執行方式和步驟可茲依循。在雙方皆完成經濟發展規劃藍圖後,則可就彼此相容且可互利之處,擬定合作計劃,透過以ECFA為主軸的兩岸後續協商,循序落實推動。
“十二五”規劃對臺商在兩岸的佈局亦有關鍵影響力。大陸轉向以內需為主的經濟成長模式,正提供臺商轉型升級的契機。“十二五”提出7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生物育種、新醫藥、新材料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等,與臺灣正在推動的六大新興産業及新興智慧型産業有很多重疊及相容之處,雙方應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社評最後説,為利臺商能及時掌握兩岸合作的龐大商機,當局應該大力營造有利雙方企業合作的法制環境,並透過兩岸協商協助臺商爭取“十二五”釋出的商機。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