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日前在哈爾濱圓滿閉幕,第8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也將於下周在臺北正式登場。臺灣《旺報》今日刊載社評表示,兩岸協議為臺灣經濟帶來可觀活水,對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愈來愈大,雙方對兩岸協商下一步要如何走,必須預先佈局。兩岸經貿協商要盡最大可能排除政治因素,邁向正常化。第8次兩會商談應該是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
全文摘編如下: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日前在哈爾濱圓滿閉幕,第8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也將於下周在臺北正式登場,可望順利簽署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及延宕多時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對於馬當局第二任期而言,這兩項協議的簽署不僅是展現政績的及時雨,而且有宣示兩岸關係繼續向前行的重要意義。
馬當局第一任內,共召開7次江陳會並簽署16項協議,連同上述2項協議,共計18項協議為兩岸經貿樹立劃時代的里程碑:第一,實現直接雙向、全面正常化的兩岸經貿關係,並創造可觀和平紅利;第二,借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奠定制度化合作基石,開啟兩岸自由貿易新局;第三,透過經濟互利共榮,體現“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互動精神,締造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代。
兩岸協議為臺灣經濟帶來可觀活水,對長期經濟發展的影響愈來愈大,雙方對兩岸協商下一步要如何走,必須預先佈局。
首先,兩岸協議執行攸關協議的實質效益,因此,確保已簽署協議的執行品質是首要之務。以開放大陸觀光客為例,赴臺陸客連年大幅成長,帶來極為可觀商機。但因協議執行偏差,陸客赴臺旅遊品質每況愈下,發生車禍及意外的比例明顯偏高,不僅影響陸客赴臺意願及可創造的經濟效益,更引發反感及媒體批評,對增進大陸人民對臺灣的了解毫無助益。是以,透過兩岸進一步協商,共同努力改善旅遊品質,是當務之急。
其次,兩岸後續協商的整體佈局,對兩岸經貿長遠發展有廣泛深遠影響。類似自由貿易協定(FTA)的ECFA後續協議,是未來兩年談判主軸,但推動兩岸FTA是浩大工程,貨品貿易關稅全面性減免只是第一步,服務業市場開放、投資障礙排除及人流、金流的自由化,才是更大挑戰,也是兩岸自由貿易區發展潛力的骨幹。
再者,馬當局推動的“黃金十年”,與攸關大陸經濟轉型的“十二五”如何接軌,亦是兩岸後續協商的重頭戲。唯有先建立共同願景和努力目標,才能引導兩岸經貿協商的有力佈局及有序推動,不讓人民期待落空。
最後,兩岸經貿協商要盡最大可能排除政治因素,邁向正常化。第8次兩會商談應該是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