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倫敦、新加坡等地均積極爭取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臺灣更不應缺席,兩岸貨幣清算應越快上路越好。兩岸雙方需要以更大的耐心與誠意,就進一步溝通,以獲取最大共識,讓兩岸經貿、投資的發展邁向更健康與穩健之路。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臺灣銀行上海分行陸續開業,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協商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央行總裁彭淮南多次強調:“我們準備好了”,接下來就看雙方如何化解歧見,加快腳步完成貨幣清算協議。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倫敦、新加坡等地均積極爭取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臺灣更不應缺席。
6月中旬,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指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是今年兩岸金融合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兩岸主管部門溝通順暢,在大方向和主要問題已形成共識,希望雙方早日完成協商。”隨後央行在理監事會後新聞稿也迅速回應指出,“我方已就貨幣清算機制妥善準備,希望及早達成,以提供民眾與企業便利。”兩岸貨幣清算協議的簽署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從雙方對這項議題的重視與審慎回應來看,大家都展現了誠意要讓這項機制快快上路。
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于6月底開業,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拜會央行總裁彭淮南,強調兩岸建立貨幣清算制度對臺商有巨大好處,企業直接以人民幣結算,可節省匯兌成本並降低風險。臺灣銀行上海分行在睽違一甲子之後於7月10日熱鬧登陸,臺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表示,“有信心成為貨幣清算行”。在兩大清算銀行相繼成軍之後,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只剩下臨門一腳,金融業者殷切期盼,這項機制越快上路越好。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