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主計處”昨天公佈島內今年2月的失業率為5.75%,失業人數為62萬4千人,失業率之高以及失業人數之多,皆創下臺灣歷史新高。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在面對全球金融海嘯、經濟持續衰退、失業率飆升之際,臺當局相當穩健地同時推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來因應。在照顧勞工方面,則是推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126億新台幣、4年促進就業方案267億新台幣;照顧弱勢團體方面則推出,當前穩定物價措施補貼125億新台幣、工作所得補助方案135億新台幣;在照顧民眾方面,則是調升標準、薪資、及教育扣除額、調降遺産稅及贈與稅。
社評説,面對這波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臺當局已經運用所有可用資源來因應,值得吾人肯定。然而,迄今金融海嘯威力並無明顯減緩的趨勢,臺灣經濟依舊毫無復蘇跡象,失業率依舊飆升,所以當局在用盡“操之在我”的措施後,也應思考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合作,尤其是與臺灣經貿關係密切的大陸,以共同因應金融海嘯衝擊。
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可用資源相當多,所以在金融海嘯爆發後能立即推出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使金融海嘯的衝擊降至最低。面對大陸這麼龐大金額的擴大內需方案,臺灣若能開拓大陸的內銷市場,相信一定會對經濟振興有所幫助。也就是説,若是兩岸能攜手合作,則各自推出的振興經濟方案一定會起到加乘作用。
最近大陸方面對臺灣面板業下急單採購,奇美等面板大廠立即召回休無薪假的員工回廠工作;又如大陸的家電下鄉計劃,鄉村居民購買家電可得到補助,使得大陸家電産品需求大增,也連帶使臺灣生産家電相關零組件産品的廠商受惠;大陸最近又推出汽車下鄉計劃,也使得臺灣生産汽車零組件的廠商受惠。這些事例證明,兩岸若能攜手共抗金融海嘯,絕對比各自因應來的有效,也可以加速拯救雙方的失業情況。
社評説,臺灣是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甚大,當局目前應該做的是,確保外貿往來持續為臺灣經濟成長作出巨大貢獻。然而,在當前金融海嘯衝擊下,歐美主要消費市場均大幅萎縮,開拓大陸內銷市場已成臺灣是否能早日脫離金融海嘯衝擊的關鍵因素之一。
尤其大陸近年來已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以及第一大進口夥伴,足見兩岸貿易往來是臺灣近年來經濟成長的主要支柱。當局實有必要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去除人為的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確保兩岸經貿往來持續為臺灣經濟成長做出巨大貢獻。
社評最後説,兩岸合作可以使雙方推出的因應政策起加乘作用,如此才可使兩岸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離金融海嘯的衝擊,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希望當局除了持續推出“操之在我”的政策外,也能儘速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挽救人民失業。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