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臺灣民航從遠東航空財務危機歹戲拖棚,華航首度停招空乘,一直到立榮航空震撼性的資遣部分員工,對此,臺媒《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民航主管機關似乎置身事外的態度。並指出,歸咎問題的根源,民航危機的主因在於臺當局“鎖臺”政策,大量流失大陸貨運市場,再加上高鐵的第四通,導致民航事業轉趨夕陽産業。
文章説,首先就遠航財務危機來看,依民用航空法規定,所有財報必須提交民航主管機關備查,民航局怎可一句“無法可管航空公司財務狀況”卸責?而華航首度停招空乘,象徵業務停滯,未來發展堪憂,難道桃園機場貨運站空蕩蕩慘不忍睹的景況,沒有讓主管機關覺醒,這才是兩大龍頭長榮華航連續兩年虧損之主因?至於立榮資遣事件,只是島內航線業者的發難,要是民航局繼續“無為而治”,將會發生更多類似案件。
文章還説,島內航空業者的問題在於內憂外患:內因過早準備“三通”噴射航機,且由於航機年歲增長,耗油工本逐年提高;同時臺當局未在高鐵通車後,引領航空業者適度轉向區域航線發展,導致供需失調,該賺的沒賺到,不該賠的倒賠了不少!外則為佔兩大龍頭盈收約半數的貨運市場,由於中美開放天空政策加速施行,以往中國大陸貨源不再間接經由香港、臺北轉至歐美,全面流失,讓業者在高油價時代雪上加霜。
文章最後指出,民航現在運營艱難,有遠航員工只拿八成薪,立榮員工被資遣,以及許多期待進入航空界的新鮮人喪失機會。臺當局不要再把責任推給業者,趕緊根據現有航權,想想還有哪在供需平衡下可以開放,如果沒有就面對現實介入整並吧!航線經營權係為當局核準,航空公司生存係依賴航線經營權,若航空公司喪失經營權,臺當局難道無法主導整並?對於裁減員工的立榮,文章建議可以思考仿傚轉型為低工本航空之經營模式,以有效之營收管理增加區域航線間競爭力。
最後文章呼籲民航局應大刀闊斧整頓與規劃,早日拯救臺灣民航業者。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