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社會風氣敗壞 臺灣“教育局長”呼喚品格教育 

2008年02月25日 15:42:00  來源:
字號:    

  品格教育問題日益引起臺灣社會的關注。臺灣“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6年進行的臺灣社會調查發現,87%的民眾認為臺灣人的“誠信”比6年前差很多,82%的民眾認為“能騙就騙的人愈來愈多”。“品盟”2007年10月完成的《臺灣社會現況》問卷調查中,有94.7%的民眾認為“政治人物的不良言行”是“敗壞臺灣社會風氣的重要因素”,高居各種因素之首。其次依序為電視、傳媒的不當報道;網路色情與暴力;援交風氣流行;父母不重視家庭教育;藝人與名媛奢華作風;個人品格不受重視。  

 

  據人民日報有關文章説,臺北市“教育局”局長吳清基訂購的400本名為《2008品格》的新書,2月22日如約送到他的辦公室。這些書將分發給臺北市的中小學負責人,以作為今年臺北市“品格教育年”的參考資料。   

  臺大心理係教授黃光國最近直言,臺灣的品格教育已經“從根爛起”,政治人物則是罪魁禍首。臺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認為,因為“居上位者”沒有品格,社會中自然瀰漫邪惡、醜陋的氣息。政治大學教育係教授周祝瑛認為,“去中國化”使品格教育受到犧牲。世界和平婦女會臺灣總會理事長張博雅認為,臺灣社會風氣敗壞的原因來自政黨惡鬥、經濟犯罪、部分媒體立場挂帥、渲染犯罪。

  千代文教基金會教育小組分析認為,“立法院”裏以粗魯的語言和攻擊性的肢體動作“暴力問政”,給年輕人造成“為了成功,必須使用粗暴言行”的不良示範。而成熟的溫文有禮、守法守序的“民主素養”有賴“品格教育”的普及。

  曾擔任過臺灣“教育部”副部長的吳清基指出,臺灣社會價值觀多元錯亂、詐騙猖獗、民粹文化放任橫行、政治口水瀰漫、政客肆意顛覆典範、公平正義不張、犯錯者不知恥與不認錯,這些社會問題提示我們,重視品格教育、提升民眾品德素養、營造和諧社會是當務之急。

  文章説,臺灣的教育過去注重“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品盟”認為,臺灣教育近年以分數取向,忽視品德教育。現代臺灣人不重視誠信、廉潔、羞恥,品格大不如前,社會風氣逐漸變壞,是教育失誤的沉重代價。

  民間團體組成的“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認為,要讓失衡的社會回復“人味”,唯有從教育下手,加強品格教育,讓它與學業有相同的重要地位。他們呼籲推動今年為“品格教育年”。

  臺北市率先響應,表示將把品格教育列入正式課程。吳清基提出,品格教育要確立的核心價值是“誠信、孝順、仁慈、廉潔、羞恥、尊重、負責、禮節、感恩、知足”。

  臺中市教育處決定,2月份新學期開始後,品格教育的第一個舉措是全市小學要訂一個“好話日”,要求全校師生從上到下都要説好話,存好心,做好事。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民眾強調“品格是21世紀人類成敗的關鍵”。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從今年1月起創辦了《道德雜誌》,免費寄贈社會各界,希望提升臺灣社會的道德。

  “品盟”邀請25位知名人士撰寫了《2008品格》一書,還推出一項“品格自救”工作,呼籲民眾以“品格”來檢驗“政治人物”,選擇臺灣未來的領導人。包括臺灣最著名的學校建國中學、北一女中、成功高中及千代文教基金會、味全文教基金會、教改總體檢論壇等105個學校及民間團體,立即加入了這一品格推展行動。

  實踐家政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澄枝女士,在《2008品格》一書的座談會上説:“臺灣社會現在最欠缺的就是‘品格’。臺灣社會需要再造,品格更應重新彰顯。”吳清基也説:“祈願,提升全民品格,讓我們的心都亮起來!”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