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萌不存在感 對臺政策或將“加碼”

時間:2009-06-19 10:17   來源:台灣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金融海嘯,意外地加速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其發展速度之快,讓日本駐臺記者慨嘆説,被稱作“東亞最大火藥庫”的臺灣海峽,才一年時間就搖身變為兩岸同胞和平發展的舞臺,一時還真不知道該怎麼適應這個變化。

  香港中評社今天對此發表分析文章指出,表面看,日本在戰敗後對臺灣的政治影響力不如美國,但是日本憑著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滲透力,以及“獨派”勢力的協助,在臺灣建立全方位的代言系統,甚至對執政者的決策也能做到有效干預,因此,日本對臺灣的實質影響力並不下于美國。尤其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長期配合下,不斷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將國民黨誣為“外來政權”,操縱臺灣的民意“親日反中”,更利於日本對臺灣的操控。

  然而,去年322大選,臺灣民眾再次確認國民黨執政的正當性,“中華意識強烈的外省人”馬英九上臺,“親日反中”政策不再,讓日本憂心忡忡。一年多過去,雖然馬英九向日本表達善意,把今年定為臺日“特殊夥伴關係年”,臺日之間的交流亦有所加強,但在日本右翼和親日的“獨派”眼中,臺灣和日本的關係“越走越遠”的情況沒有改變過。只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急轉直下的金融風暴使得日本在臺海角力場上加速邊緣化。

  對於兩岸問題,日本政府向來是“少説多做”,不過有“自民黨推銷員”之稱的日本産經新聞之言論,或多或少也能看到日本政府的心態。上月在臺北舉行的“國際經濟金融論壇”上,産經新聞記者在分析文章中有很深的感受:“看來,對(與會)經濟學者來説,民間關係良好的日臺關係已經趕不上時代,日臺關係正面臨重要的轉換期。”

  這位記者指出,與會的經濟學者討論焦點議題已不再是“美日臺”三角關係,變成了“中美臺”新三角關係,並把這個新三角關係,視為臺灣經濟復活的關鍵。他在文章中説,“議題討論中,可以感受到‘傾中離日’政策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一連串‘日本沒落’的演講,卻可以令人切身感受這個現狀”。讓他感受更深的是“會場大多數的經濟學者都異口同聲地預測,大陸會取代日本,領導區域經濟”。

  對於兩岸關係的整合,産經新聞臺北支局長山本勲則依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胡六點”,逐一去比對目前兩岸關係的發展後,他使用了“驚訝”兩字來形容他的“發現”。他特別關注的是“胡六點”中大陸與民進黨的交流情況,對於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在5月21日訪問大陸以及臺南市長許添財即將訪問廈門,他認為這帶給“急進獨立派”很大的衝擊。

  山本勲在其文章結尾説,馬英九當局上臺加上前所未有的全球性不景氣,加速了中國大陸主動的兩岸交流。臺灣的歸向,將促進中國大陸的抬頭,而大陸的抬頭卻很有可能改變東亞勢力的均衡。他稱,“臺灣海峽正出面阻隔60年以來的轉機,令人擔心的是,這個地區美日的存在感已經越來越單薄”。

  文章認為,日本心生“不存在感”,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一個警訊。缺乏對臺灣當局決策的有效干預,已讓日本對臺政策變得相當被動,一旦“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機制形成,日本插手臺灣的空間所剩無幾,這絕對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正如山本勳在另一篇文章所説,日本應該阻止臺灣“香港化”。

  合理推斷,日本對臺政策將會朝著“加碼”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是加大阻擋兩岸經濟融合的力度,臺灣“獨派”近期逐步升級的反對兩岸簽定EFCA的行動,就是很好證明;另一方面,日本將會加強與臺灣的經貿關係,緩解臺日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加大臺灣經濟對日本的依賴。有分析認為,必要時,日本甚至會不顧中國大陸反對,滿足馬英九的要求,與臺灣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或EPA(經濟夥伴協定)。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