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全面開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局面的六大理念

2016年03月14日 13:49: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闡明瞭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目標、實施保障等重要內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作為一項社會工程,工程理念至關重要。從工程哲學視角來看,現實的工程活動就是在工程理念引導下的實踐建構過程,工程實施活動就是某種工程理念的對象化與物化(客體化)過程。工程理念貫穿于工程活動全過程,是處於全局性、戰略性、統帥性指導地位的總體性、根本性觀念,它是工程活動頂層設計的核心。

  思想支配行為,理念引領行動,思路決定出路。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社會系統工程,離不開先進理念的引領與導航。必須首先樹立和落實正確的工程理念,以便凝聚共識,引領行動,整合力量。對此,方案提出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開創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局面的六大理念。

  1、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自然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恩格斯所説:“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像統治者征服異民族那樣,決不像站在自然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自然界為人類提供基本生活資料和生産資料,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和物質支撐。自然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成為鐵的規律。

  尊重自然意味著,我們應把自然視為一個具有內在價值的、與人類平等相處、和諧共生的朋友與夥伴來珍惜、愛護和呵護,對美好的大自然抱有感情,而不能僅僅當作人類生産生活的原料倉和垃圾場。從環境倫理學的視角看,尊重自然意味著敬畏自然,關愛自然,把自然當作道德關懷的對象,用道德來約束人類對待自然的行為,自覺改變無視自然內在規律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存在樣態。同時,我們要對作為生態整體的自然保持一種尊重、敬意、熱愛和感激的態度。

  尊重自然是生態文明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自然,才能順應自然,進而保護自然。其中,尊重是基礎,順應是客觀要求,保護是結果。由於生態文明建設關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自覺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各項改革中做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順天應時、乘勢而為。

  當前,我們應該在社會生活實踐的基礎上,以21世紀馬克思主義生態智慧為指導,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的統一。遵循自然規律,建立更高水準的“天人合一”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此,應建立一種充分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的新型制度架構,一套涵蓋統籌協調、執行監督、科學評估、責任追究等各個環節並緊密配合,囊括生態管理制度、生態經濟制度、生態旅遊制度、生態社會制度和生態文化制度在內的綜合性制度體系,用制度化力量培植和鑄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先進理念,使其落地生根,真正達到保護自然、改善自然、贊助自然、促進自然可持續發展並享受自然的多種重目的。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