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治理通脹關鍵在於流動性管理

時間:2010-11-16 10:22   來源:證券日報

  最新公佈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4.4%,超出市場預期,流動性過剩是這次物價上漲主因。考慮到適度通脹有利於整固經濟增長趨勢,管理流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現在所談的流動性主要還是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指在經濟體系中貨幣投放量的多少。所謂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的現象以及通貨膨脹危險。

  目前,我國銀行體系中存在的流動性過剩,是國內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內方面,中國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導致極高的貨幣供給,據測算,目前中國境內流通的人民幣總額有10萬多億美元,人民幣的廣義貨幣總量已是全球第一,1978年其數值還不到860億元,如今已高達69.64萬億元,累計增長近810倍,而同期GDP增長僅93倍。

  數據顯示,去年廣義貨幣的增長是27.59%,今年前三個季度廣義貨幣的增長是19%,“十一五”期間,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同比增速平均下來為20%,而同期對應的GDP 名義增速平均為16%,GDP實際增速平均為11%,這意味著中國近五年來貨幣供應增速已經大大超出實體經濟吸納的範圍,反映出貨幣利用效率之低,也導致了大量富餘流動性的溢出。

  而國外流動性的再次氾濫更是激化了矛盾。11月3日,美聯儲公佈了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內容,將在2011年二季度之前將額外購買6000億國債以提振就業和維持價格穩定。在流動性過度氾濫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相對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的雙重作用下,資金會毫無懸念地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而中國更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成為流入的首選地。

  中國流動性在“外洪內澇”的雙重作用下,不斷被做大。流動性的總量確實增加不少,可是,缺錢的地方照樣缺錢,老百姓面對不斷攀升的CPI,手足無措。一方面,市場龐大的流動性,而另一方面,面對物價上漲,購買力減弱,老百姓的實際消費水準下降。試問龐大的流動性到底流向了何方?

  如今政府正在調控房地産市場,同時,可投資的渠道也的確不多,黃金、古董這些市場都很小,主要的市場還是股市和樓市。

  在中國經濟存在內外失衡的格局下,一定的通脹水準,不至於導致經濟惡化。如果調控得當,還可以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適度通脹有利於整固經濟增長趨勢,推動國內消費增長,改善價格傳導機制並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因此,在控制通脹已成為當前首要任務的背景下,管理流動性顯得尤為重要。今年,官方表態希望將通脹水準控制在3%左右,而央行于11月10日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表明央行在管理流動性方面採取的措施,也表明瞭央行會持續的使流動性供給和銀行體系流動性能夠合理。相信今後央行還將密切關注物價的走勢,要繼續靈活有效地運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這些傳統的工具。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