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未來通脹風險不大

時間:2010-10-13 1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在第180期新浪長安講壇上表示,雖然中國現在的經濟流通中存在大量貨幣,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但是具體到現在的情況來看,通貨膨脹的風險並不太大。

  “我不認為中國現在和今後幾個月或者一兩年內會出現像2006-2008年那樣的高額通貨膨脹。”樊綱説,“現在3%左右,未來也許會到4%,但是我不相信會到6%,會到8%。”

  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主要是,當前中國各行各業都存在著過剩生産能力,在這種時候,消費品當中的很大一部分製造業産品要想漲價是很不容易的,“它不競相降價已經很不錯了。”原材料價格上漲,也許會産生成本推動的壓力,但是現在全世界的原材料價格也不是像2007、2008年那時候一樣暴漲,而是相對比較溫和,因為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整體上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由於各行各業都存在著過剩的生産能力,所以生産者在每一個生産鏈的環節上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以降低成本,消化一部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所以過去幾年,中國的情況基本都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大大高於用消費品價格指數表示的通脹率,通常是差5、6個百分點。

  這和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大不一樣。那時候還沒有基本實現溫飽,很多物品都存在短缺,所以貨幣一旦發行過多,産品的價格就像籠中虎,一説什麼東西要漲價了,什麼東西要短缺了,大家呼啦一下就去買了回去囤起來,結果價格就會暴漲。但是現在中國屬於買方市場。而且中國現在已經全球化了,中國面對的生産能力不光是自己的,還包括全球的。這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因素,現在全世界就生産製造業而言,想産生普遍的短缺和價格上漲,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新興市場國家共30億人都在努力地去加入世界生産大軍,努力形成生産能力,然後再相互競爭。發展中國家都在競爭就業崗位,所以成本稍微一變大家都會很敏感,馬上就會有地方生産能力擴張,馬上就會有新的勞動力投入。所以在全世界目前的情況下,要想出現製造業産品或者以製造業産品為主的消費品的價格上漲不太容易,要很大的貨幣量才能導致。

  需要警惕的是,和資源相聯繫的一些産品,包括糧食,也會形成泡沫的問題,價格往往容易上漲。現實的風險是食品價格。今年中國自然災害比較多,許多食品種類出現了季節性的價格上漲。最近,俄羅斯乾旱、大火,政府宣佈停止穀物出口,美國期貨市場上小麥應聲上漲10%。

  不過儘管如此,樊綱也並不認為食品價格會出現2006-2008年的情況,那個時候因為全世界糧價高漲,先是導致飼料價格高漲,進而導致了西方乳製品價格和中國的豬肉價格出現一輪暴漲,最終帶動整個食品價格上漲。目前來看,全世界的糧食價格還穩定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準,中國又連續六年豐收,這是之前沒有的情況。而且現在豬糧價格比也還比較穩定,庫存也比較充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