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10日表示,中國經濟增速自今年一季度達到12%後進入“短波下降”,目前處在“二次探底”過程的後半段,預計明年二季度將回到中期上升通道,不會出現類似日本的“失去十年”。
陳東琪在鄭州農産品期貨(棉花)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説,中國經濟在完成“二次探底”後,將進入持續上升通道,實現改革開放以來第四次中波繁榮。同時,中國經濟將引領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避免出現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的“第三次大蕭條”。
陳東琪用系列指標描繪當前經濟形勢:股市於今年7月完成“二次探底”;國際CRB指數去年6月完成“二次探底”後今年保持上行趨勢;國內PMI指數在見“M”頂且連續4個月下降後有觸底跡象;投資增長仍在減速但下降速率變小;消費在高位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出口今年以來保持高位增長。
“本輪‘二次探底’的結束取決於政策。”他強調,下一步要進一步實現制度創新,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打破壟斷,減少政府的直接控制。
陳東琪説,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以制度創新為特徵啟動了50年左右的長波繁榮,目前已走過了32年,還沒有結束跡象。第四輪中波上升的主要動力包括居民消費升級、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傳統産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等。
就宏觀經濟政策走向,陳東琪説,我國信貸增長從去年10月起逐月下降,短期信貸已具備從“緊操作”轉向“穩操作”條件。為對衝歐洲債務危機的衝擊,貨幣信貸短期措施操作可以逐漸轉為“穩操作”,保持流動性均衡增長,防止“小週期下降”演變為“大週期下降”。在美國貨幣政策超常寬鬆背景下,啟動新一輪利率週期還未到時機。
財政政策方面,他説,我國目前財政的綜合赤字率低,財政收入超常規增長,有能力繼續堅持積極財政政策,穩定公共開支增長,採取進一步的結構性減稅措施,促使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記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