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
龍永圖:要讓農民市民化 重在鼓勵創業
“我們不該因為出口‘太多’而承擔指責。”昨下午的論壇上,二十國集團研究中心秘書長龍永圖,旗幟鮮明地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權益鼓與呼,引來臺下熱烈掌聲。在隨後的提問環節,他更是頻頻遭遇問題“轟炸”,成為現場最忙的演講者。
講道理
出口仍是經濟增長引擎
發展中國家轉型需要時間
涉足外經貿工作領域達40多年、曾是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的龍永圖,用流暢的英語完成了整個演講。主持人用“鏗鏘有力”來形容他的發言。
“有人説中國出口過量,造成了世界經濟不平衡,提出要讓世界經濟重新平衡。”龍永圖明確表示,他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説,讓中國從出口導向型增長逐漸向內需拉動型增長轉型是我們的目標,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他表示,發達國家需要有耐心等待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比如現在發展中國家巴西、印度等都不可能一夜之間實現經濟轉型。
算細賬
一千萬農民變成市民
就是增加千萬城市消費者
“只有提高人民收入,他們才有足夠的錢來消費,這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常識。”龍永圖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要拉動內需,尤其需要讓農民脫貧,增加農民收入,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城市化。
他説,現在中國已經成功讓2億多農民市民化,此後每年將至少讓1000萬農民轉化為城鎮居民,“這就相當於增加了1000萬城市消費者,可以創造更多內需。”
要讓農民市民化,就必須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出口。因此,“中國不需停止,也不會減少出口,這是城鎮化進程的需要。”龍永圖懇切地説,發展中國家不應該因為出口“太多”而遭受指責,因為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答疑問
社會保障是城鎮化基礎
重慶“實驗”較順利
龍永圖關於城鎮化的觀點一拋出,立即成為關注焦點。
針對臺下觀眾頻頻拋出的城鎮化可能帶來問題的疑問,龍永圖表示,完善的社會保障是確保城鎮化順利推進的基礎工作,而重慶已經開展城鎮化的實驗,並且進展比較順利。
龍永圖説,中國的農民工進城後仍然擁有土地,即使失業也可回鄉種地,這相當於政府為他們買的保險。比如金融危機爆發時,我國大約有1700萬農民工返回農村,直到全球經濟回暖後,他們才又回到城市工作。與此同時,政府也在逐漸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探索農民工在城市的社保體制,使失業農民工不僅有地種,也有社會保障。
“重慶已經在開展城鎮化的實驗,我認為進展得比較順利。”龍永圖説,要幫助農民工順利變成城鎮人口,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就業,比如政府可以利用小額貸款,鼓勵農民工做小生意創業,像開小飯館、修鞋店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