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11.9%的強勁增長,引發了經濟學界對於中國經濟過熱的擔憂。最近,隨著經濟出現放緩跡象,學界情緒發生了改變。7月份,中國製造業産出增幅跌至17個月來最低水準,不少預測認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將跌破10%。外國經濟學家開始擔心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將危及全球復蘇。
對於中國經濟的短期前景不必過於擔憂。不要忘記,中國2009年經濟增長9.1%。雖然按中國的標準衡量,這一成績只能説還不錯。但在全球深陷金融災難之際,這無論如何是一項令人讚嘆的成就。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基建投資,其對GDP增長的8個百分點以上的貢獻,充分抵消了出口的大幅下滑。不過,中國龐大的刺激計劃在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也給未來埋下了嚴重隱患。
在匆忙中投資于道路和樓宇肯定會導致浪費。而這會給中國雖有所改善、但依然脆弱的銀行業體系帶來嚴重長期後果。投資于基礎設施,可以避免産能過剩,但只有在伴隨製造業其他領域收入增長的基礎設施投資才能帶來回報。如果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上沒有車流量,通行費從何而來?如此又何以償還銀行貸款呢?
對於這類問題還未及充分研究,中國政策制定者又開始忙於應付房地産過熱。2009年大規模信貸擴張所帶來的低利率和流動性過剩,已將房價推升至令人眩暈的高度。從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中國36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上漲了40%。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漲幅甚至更大。
無論有理與否,高房價已經讓老百姓怨聲載道。因此,中國領導人後來又嘗試調整在當初的經濟刺激政策。2009年下半年中國政府就開始撤出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信貸擴張得到了遏制,隨後還出臺了抑制房地産開發熱的政策。此外,物業稅和資本利得稅也頭一次雙雙成為討論議題。
值得慶倖的是,這些措施似乎正在生效,房地産銷售逐漸降溫。實際上,今年的經濟增長之所以會放緩,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意為之的政策調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顯現,但目前尚未出現。
目前,中國內部經濟辯論的焦點是:政府是否應該再次調整政策?這次是指是否應該扭轉由於政府前一時期政策所造成的增長放緩。有些人,尤其是一些西方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正開始崩盤,這會對中國銀行業體系造成衝擊。在我看來,因當前的增長放緩而搖擺不定,將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