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9日發佈的電價調整方案顯示,自本月20日起全國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繼石油、水等資源價格改革取得成果之後,電力作為能源價格改革的“最後堡壘”也開始破冰。
在業內專家看來,由於CPI尚偏低,眼下正是調整電價以及著手電價改革的最佳時機,伴隨著近期水價上調落實和天然氣價格上調預期逼近,此次電價上調標誌著我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全面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低碳經濟有望以此為契機取得進展。
電價改革將慎重前行
國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李英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在金融危機之後面臨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氣候變暖壓力增大問題,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中,資源尤其是能源價格的調整將起到關鍵作用;從電力供應安全形度看,上調電價有利於改善電網企業經營狀況、緩解電網建設資金籌集困難、加快電網建設。這也是目前能源價格改革步伐加速推進的大背景。
分析人士認為,相比其他能源品種,電價對居民生活及工業生産的影響最大,其調整涉及的利益群體更多,阻力也更大,因此相比較石油、天然氣價格改革,預期電力改革的動作應該會更慎重。
更多觀點認為,在目前國內經濟持續復蘇,而CPI、PPI指數比較低的情況下,進行電價調整是比較好的時機,同時為下一步推進電價改革做鋪墊。
對於電力價格改革,市場也有“越改越高”的擔憂聲音。對此,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資源産品價格應該充分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而目前我國的資源産品價格一直偏低。另外,價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價格機制,近年來,我國科學的政府定價制度正在確立,如對燃煤機組實行標桿上網電價制度、煤電聯動機制、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等。
據了解,此次電價調整暫不調整居民用電價格,擬逐步推行居民生活用電階梯式遞增電價,用電越少價格越低,用電越多價格越高。
由於居民用電在此次調價中未獲理順,居民用電價格與成本之間出現倒挂的問題將持續。分析人士認為,居民用電價格的上調有望在各地上交當地的階梯式遞增電價徵收方案之後擇機推行,畢竟這也是推進電價改革的環節之一。
推高工業生産成本
儘管銷售電價上調已經預期很久了,但在本月水價已經上調、天然氣價格預期上調漸趨強烈的背景下,此次電價上調在直接推高工業生産成本之外,也可能傳導到終端産品。
長城證券研究員張霖表示,目前正是調整電價最適宜的時機,如果更早些,發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尚未恢復,很難接受上網電價下調的結構性調整,如果更晚些,通脹顯現推高CPI,生産及居民生活成本高漲,屆時再上調電價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她表示,伴隨著水價上調和天然氣價格的上調預期日漸強烈,工商業用電成本提高的趨勢很難避免,一定時間之後將會傳導到終端各類消費品上。
李英認同本次資源價格上調將提升生産成本,也會間接影響生活成本。但他同時表示,根據有關研究,上調銷售電價對CPI的直接推高作用實際上很小,因為除了少數高耗能企業之外,電能消費佔生産成本的比例偏低;而對居民用電來説,目前暫不調整居民用電,也是為了在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用電成本不受到影響的前提下,促進全社會節約用電目標落實。
發改委有關人士指出,實行階梯式遞增電價既能合理反映供電成本,又能兼顧不同收入水準居民的承受能力。李英錶示,由於各地方經濟發展水準不一,因此該階梯式標準的制定會避免“一刀切”,由各地研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