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四個月後再次上升 中國經濟發出見底企穩信號

2011-09-02 06: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9月1日發佈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9%,在連續4個月回落後現回升,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指出,PMI回升顯示經濟在緊縮政策下依然保持較強增長,但尚難就此斷言經濟已經開始結束回調,增長中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尤其是需求回落需要重視。當前,對於經濟增速回調的發展態勢還要密切監測。

  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

  最新公佈的8月份PMI為50.9%,環比回升0.2個百分點。該指數歷經4個月持續回落之後,止跌回升,顯示出經濟發展態勢回穩。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産成品庫存指數、採購量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降,降幅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較大,超過2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同上月持平;其餘各項指數有所上升,其中積壓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升幅稍大,超過1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微博稱,今天公佈8月份PMI較7月份有溫和上升,顯示經濟在緊縮政策下依然保持較強增長。

  中信萬達集團特約高級分析師楊騏銘對本報記者説:“本次公佈的PMI數據基本與此前國際知名財經媒體訪問的12位分析師給出的預估中值51相符,顯示出經濟發展態勢回穩。”

  分析人士指出,從最近兩月PMI指數走勢來看,前月降幅明顯收窄,本月止跌回升,反映出經濟發展經歷上半年調整之後,不穩定性因素已有明顯下降,總體態勢正在向穩定方向發展。11個分項指數總的來看,多數指數升降幅度不大,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走勢基本保持平穩。但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潛在的不穩定性因素值得密切關注。

  不能説明拐點到來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PMI回升幅度較小是由於政府繼續實施緊縮政策以及週邊經濟形勢不穩定等因素。在這種情況下,預計未來幾個月PMI可能呈現小幅波動的情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對本報記者分析説,8月份PMI指數微升,表明經濟回調態勢逐步趨穩,但當前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因此,對經濟增速回調的發展態勢還要密切監測,經濟增長的新基礎還需繼續鞏固。

  張立群進一步分析説:“PMI回升主要是因為下游産業和消費相關的産業狀況在8月份有一個好轉,但上游産業、重化工業則狀況不是很好,總的來説,僅憑8月份的數據,尚不能作為經濟開始結束回調的拐點根據,應該保持觀察幾個月。”

  “PMI回升並非生産、需求等關鍵性因素所致,單月小幅回升並不能説明經濟出現反彈式回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

  需求回落需要重視

  業內人士指出,從數據來看,需求的趨勢性回落值得重視。

  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表現疲弱:新訂單指數與上月持平為51.1%,此前,該指數自3月份高點55.2%連降3月至6月份的50.8%,7月份才小幅上升至51.1%;新出口訂單指數則是大幅回落2.1個百分點至48.3%,連續第五個月回落,且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份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

  張立群指出,從需求角度看,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較大降幅預示未來出口增幅有較大可能回落;從消費方面看,預計增速較上年降低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投資方面,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均有增速下降的可能。因此對經濟增速回調的發展態勢還要密切監測。從企業層面看,目前處於維持狀態的中小企業數量較多,8月份購進價格指數繼續提高,表明企業成本壓力繼續加大,需要特別關注中小企業的處境,幫助他們轉型升級。總體看經濟增長的新基礎還需繼續鞏固。

  而外部複雜的環境對我國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楊騏銘認為,PMI數據暗示出口面臨潛在風險,導致出口訂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不斷升值和發達國家債務危機以及外需不振等不確定性因素,製造業企業國外訂單量減少,出口面臨挑戰。因此,未來幾個月,外部環境依然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並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出口企業所面臨的企業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