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易帥 科伯特如何指引未來

2012-10-26 10: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16日意外宣佈,首席執行官維克拉姆潘迪特(又譯潘迪特)辭職,其與董事會之間的種種矛盾隨即浮出水面。

  潘迪特的繼任者、花旗“老兵”邁克爾科伯特雖然在接受任命後做出承諾,將遵循潘迪特的既定策略,繼續推動銀行變革,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戰略重點、資源配置、監管合作和高管薪酬問題上,科伯特將更傾向於執行強勢董事長邁克爾奧尼爾的指令。

  無論走哪條路,當年混業經營巨無霸都將面臨再度瘦身的命運。

  閃電辭職

  潘迪特的突然辭職著實讓華爾街吃了一驚。

  畢竟,就在潘迪特辭職頭一天,花旗剛剛公佈了好于市場預期的三季度財報,華爾街的興趣點還集中在花旗業績是否已經企穩的猜測之上。在此之前,儘管華爾街充斥著潘迪特與董事會分歧嚴重的傳聞,但後者曾明確表示,他本人計劃再擔任幾年首席執行官,直到以國際業務為重點的“業務扭轉計劃”全面落實為止。還有外媒稱,一位最近見過潘迪特和科伯特的高管説,兩每人平均未暗示過即將出現人事變動。

  但該發生的早晚要發生,只不過這次來得有些突然。《華爾街日報》稱,這個消息令花旗內部人員感到震驚。據幾名僱員稱,在曼哈頓的交易大廳裏,當僱員們在螢幕上CNBC的新聞中看到潘迪特辭職的消息時,可以聽到人們發出了一聲驚呼。當傳出哈文斯(首席運營官)也一併離職時,交易大廳內一些僱員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一位駐亞洲的花旗高級銀行家説,潘迪特辭職的消息出人意料。他説,亞洲的高管被弄得措手不及,部分原因是他們預計在潘迪特辭職之前會制定一個週密的接班計劃。

  花旗在一份簡短的聲明中表示,潘迪特是自行決定辭去花旗首席執行官的,並描述他的離開是“友好的”。潘迪特在之後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承認了這一點,還説自己從來就沒打算過永遠擔任首席執行官。潘迪特同時表示,離開花旗也不是因為錢的問題,他説自己過去也曾在必要時以1美元的年薪工作過。

  花旗董事會也表現出應有的善意。《華爾街日報》援引董事長奧尼爾的話説,“我們尊重他的決定”,從金融危機開始時被任命為花旗首席執行長到現在,潘迪特調整了公司的組織結構和資本結構,加強了花旗的全球業務,並重新將重心放到核心業務上來。

  新任首席執行官科伯特同樣給予潘迪特足夠的尊重。在寫給內部員工的一封信中,科伯特指出,過去五年,潘迪特帶領花旗重構傳統銀行業務,通過對客戶的孜孜服務以及幫助客戶追求卓越,為後繼者樹立了典範。“我想以個人名義對潘迪特先生和哈文思先生致敬,感謝他們在經濟最動蕩的時刻對花旗做出的貢獻。如果沒有他們的領導,花旗不會像現在這樣力克挑戰、勇創機遇。”

  矛盾激化

  儘管雙方在分手之際表現出了足夠的克制與尊重,但潘迪特與董事會之間多有矛盾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點評花旗換帥事件時,很多媒體將潘迪特及其團隊與董事會之間的分歧列在首位。路透社的一篇文章説,在花旗公佈潘迪特離職的簡短聲明後不久,他的名字就從花旗官方網站上消失了。

  據外電報道,花旗董事會15日舉行例行會議來討論季報,潘迪特與董事長奧尼爾再次爭執起來,兩人長期積累的矛盾達到沸點。奧尼爾對花旗的經營戰略沒有異議,卻在會上批評潘迪特的管理作風,稱他過於脫離銀行日常運營,應該更加融入其中。潘迪特也沒有示弱,主動提出辭職。對此,奧尼爾沒有挽留。潘迪特的得力助手、首席運作官哈文思隨後宣佈辭職。於是,董事會緊急磋商接班人選,並於次日上午宣佈連員工都深感突然的“換帥”決定。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説,此前潘迪特與董事會就該行最近一系列的決策失誤發生過衝突。歸納起來,今年發生的三大事件令雙方矛盾逐漸加深並最終不歡而散:一是今年早些時候花旗未能通過美聯儲進行的“壓力測試”;二是潘迪特在“股東決定薪酬”(say-on-payvote)的投票環節受挫;三是花旗以虧損價格向摩根士丹利出售零售經紀商美邦(Sm ithB arney)股份。

  根據2010年通過的金融監管法案(又稱多德-弗蘭克法),美聯儲每年要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今年3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佈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在接受測試的19家大型銀行中,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四家未能通過測試。花旗的一級普通資本充足率在假定情況下為4 .9%,低於美聯儲5%的最低要求。

  由於測試沒過關,美聯儲否決了價值8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令董事會對潘迪特深表不滿。資本市場的反應表明,投資者對花旗的失望明顯增強。摩根大通銀行分析師維韋克。朱內賈説,花旗銀行沒有通過測試“損害管理層可信度”,使花旗銀行被擠到美國大型銀行的邊緣。

  還有報道稱,潘迪特一向強調與自己與美聯儲關係緊密,他與下屬溝通時,不時以“班”(B en,即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名字簡稱)來稱呼伯南克,顯得與伯南克頗有私交,甚至連董事局也相信潘迪特與美聯儲關係“友好”。但壓力測試未達標結果表明,相比其他華爾街巨頭而言,潘迪特的影響力似乎沒有像他試圖彰顯的那麼大。

  一個月後,花旗的股東們開始反擊。

  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股東們有權就公司高管是否可以拿到高額薪酬投票,簡稱為“薪酬意見投票”(say-on-payvote)。自股東們行使薪酬意見投票權以來,美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有驚無險。

  但潘迪特和他的管理團隊卻栽了。花旗55%的股東投票否決了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方案,包括潘迪特2011年的高額薪酬。從結構上看,潘迪特2011年的薪酬共計1500萬美元,其中薪水170萬美元,現金獎勵530萬美元,延期兌現股票400萬美元、延期支付現金400萬美元,此外他還將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業績獎。花旗股東們普遍認為,公司業績基準線定得過低,相比之下潘迪特的薪酬太高了。

  值得玩味的是,在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該法簽署時,華爾街巨頭中僅有潘迪特親赴華盛頓參加了簽字儀式,而他如今卻被自己雙手贊成的法案絆了一個跟頭。有分析指出,這一事件導致潘迪特和主導投票的董事會之間産生了巨大隔閡,成為日後花旗內部摩擦升級的重要原因。

  此外,潘迪特同意以27億美元的低價向摩根士丹利出售所持零售經紀商美邦銀行股份,讓花旗不得不在第三季度減記資産47億美元。為此,潘迪特招致了更多指責。

  今年4月,強勢的邁克爾奧尼爾接替理查德帕森斯出任花旗董事會主席,董事會與潘迪特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據報道,奧尼爾是一個典型的銀行家,曾在夏威夷銀行、美國大陸銀行和美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工作,對花旗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潘迪特有不同看法。奧尼爾擔任董事長後,對董事會成員進行了 大換血,據説,自2009年以來,合共有13名董事離開,10名董事加入,曾與潘迪特在金融海嘯當中共事的董事僅剩1人。一些新來的董事會成員認為,潘迪特不能迅速有效地執行策略,致使危機接踵而至。還有人擔心,他缺乏戰略遠見,不能扭轉花旗銀行的困境,“他僅僅被認為是一個在技術上能力更強的人。”

  5年之困

  潘迪特被任命為花旗首席執行官多少有些偶然的成分,如果不是那場席捲華爾街的金融危機,花旗很可能還掌控在桑迪韋爾(花旗帝國締造者)欽點的接班人普林斯手中。

  回到2007年最後兩個月,金融危機之下,花旗在遭受重大後迎來了高層震蕩。11月4日,集團董事會召開緊急股東會議,決定接受備受指責的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查爾斯普林斯的辭呈,後者成為當年自美林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坦利奧尼爾之後,美國華爾街第二名因次級抵押貸款危機而“下課”的重量級大佬。美國前財政部長、時任花旗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的羅伯特魯賓將擔任集團臨時主席,花旗集團歐洲區主席溫比朔夫將擔任臨時CEO。這樣的過渡期維持了一個多月,之後大權落在了潘迪特的手中。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