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6天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正在東京舉行。作為本次年會的“開幕禮”,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大幅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年會研判全球經濟的議題定下了“黯淡”基調。在此基調下,IMF在10月10日發佈的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較為悲觀。報告稱,自2012年4月期報告發佈以來,儘管金融市場得到了可喜的改善,但由於人們對全球金融體系的信心變得十分脆弱,金融穩定的下行風險已然加劇,歐元區危機仍然是最主要的“不安根源”。IMF呼籲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政策制定者加快行動速度,採取更多措施穩定金融市場。此外,美國面臨的“財政懸崖”和日本面臨的債務問題也不容小覷。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到目前為止很好地應付了全球衝擊,但仍需謹防可能出現的新一輪衝擊,同時需應對經濟增速放慢,以防止國內金融穩定風險上升。
在10月9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歐債危機列為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相應地,該風險也成為影響全球金融體系穩定的首要因素。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4月期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發表以來的半年間,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還在持續上升。隨著投資者基礎的進一步侵蝕,南歐諸國的主權債務收益率急劇上升。融資壓力和市場壓力的增大帶來進一步削減歐元區週邊經濟體信貸的風險。當然,歐洲決策者們早在2011年底就已採取了大膽的政策行動。以歐洲央行為例,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通過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已累計向金融系統注入逾1萬億歐元資金,緩解了銀行變賣資産的壓力,為修復銀行和主權資産負債狀況贏得了寶貴時間。然而,如此異乎尋常的流動性市場操作的效用卻難以持久。近期公佈的歐洲央行2012年貨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無擔保貨幣市場的效率與2011年同期相比顯著惡化。調查稱,被調查銀行認為流動性狀況也有所惡化。為緩解流動性短缺,IMF認為,至2013年年底,歐洲銀行業可能需要出售至多約4.5萬億美元的資産,這一規模比該機構4月份預計的前值高出約18%。同樣令人遺憾的是,歐洲央行曾在9月份正式出臺了名為“完全貨幣交易”(OMT)的債券購買計劃,此舉曾令市場信心大為改觀,並一度令邊緣國家的國債收益率重回安全區間。然而,西班牙債務危機的再次升級,令投資者的信心狀況再度惡化,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再掀波瀾。
報告認為,目前歐元區危機仍然是最主要的“不安根源”。由於意識到存在貨幣重新定值的尾部風險,市場紛紛減少對歐元區邊緣國家的私人金融風險暴露。由此導致的資本外逃和市場割裂破壞了貨幣聯盟的重要根基:即一體化的市場和有效的共同貨幣政策。
“在對4月期報告分析進行了評估更新後,我們發現,在解決危機方面的拖延增大了銀行的預期資産縮水規模。我們預計,信貸供應收縮對歐元區邊緣國家的不利影響最大,因為在這些國家,銀行去杠桿化和主權壓力一起作用,會給公司部門帶來極大的阻力。”報告指出。
因此,在當前局面下,歐元區的決策者們不僅需要在現有改進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避免新的挫折,更需要立即加快行動速度,以恢復信心,扭轉資本外逃趨勢,並再次將歐元區凝聚起來。瑞銀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在與本報記者連線時則表示,短期來看,當務之急是修復破損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用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著實有限。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期的表態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傳統工具無法充分發揮效果的情況下,非傳統工具會被設計和實施”,這實際上暗示當前的重點是修復傳導機制而非調整利率。在IMF看來,國家層面也必不可少,主要行動措施應包括:不失時機地推行有利於增長的財政整頓;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減少外部失衡和促進增長;完成銀行部門的清理整頓,包括進一步注資,或在必要時重組有生存能力的銀行和清理無生存能力的銀行。國家層面的工作還需要輔之以在歐元區層面的支援,如通過歐洲央行的流動性框架向銀行提供足夠的資金。更為根本的是,應當在建立歐元區銀行聯盟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這將有助於打破政府與本國銀行之間的惡性關聯,亦有助於監督工作的改善。在較長時期內,一個成功的銀行聯盟將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從而為負責銀行清理的主管機構和聯合的存款保險基金提供可信的財政支援。
當然,不斷加重的歐元區危機也讓另一些國家嘗到了“甜頭”,比如美國和日本。在避險因素驅使下,從歐洲撤離的大量資本涌向這兩個國家,把政府融資成本壓到了歷史最低水準。然而,它們正面臨的重大財政挑戰也不容回避。在美國,迫在眉睫的“財政懸崖”、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以及相關的不確定性,是眼下最主要的風險。不可持續的債務動態仍是中期內的核心關注問題。高盛在近期研究報告中這樣説道:目前該國財政狀況“不容樂觀”,最近數月,針對中高收入階層的減稅政策和緊急失業法案到期失效的概率,連同整個“財政懸崖”對經濟造成衝擊的概率都在顯著上升。高盛預計,2013年初總體財政政策造成的拖累將升至近兩個百分點,如果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加劇,拖累程度會更大。這有可能導致GDP增速大幅放緩至1%,甚至更低。無獨有偶,日本也面臨日益尷尬的財政狀況,高赤字和創紀錄的債務水準,銀行與政府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愈加嚴重。“這兩個國家需出臺為完成中期財政調整而需採取的必要措施,而且必須馬上實施,不能再加拖延。過去幾年最主要的教訓是,需要在市場開始擔心信用問題之前早早解決各種失衡。”IMF的報告指出。
令人欣慰的是,新興經濟體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扮演著全球經濟引擎的角色,目前為止很好地應付了全球衝擊。不過IMF依然對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潛在風險發出了警告,稱新興經濟體尚未逃離歐債病毒感染效應,歐債危機風險有可能蔓延到這些經濟體中,使其經濟減速。針對發達經濟體量化寬鬆政策對新興市場的溢出效應,IMF金融顧問兼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管比尼亞爾斯認為,量化寬鬆提供了大量流動性,這對恢復市場信心很有幫助,對全球經濟也産生積極作用。當然,這一過程可能會向新興市場國家輸出資本,因此,這些國家需多考慮這些因素,做好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