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公開表示,人保集團在為上市做準備,“IPO承銷商競標仍在過程中。”
人保集團又想上市了?這是許多人聽到該消息後的第一反應。
很快,《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人保集團計劃在今年內完成A+H股整體上市,總計籌資約為40億~6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53億~380億元),A股保薦機構屬意中金公司和安信證券,H股承銷商則有望花落匯豐和瑞信。《華爾街日報》評論稱,“此單有望成為今年亞洲規模最大的IPO交易。”
外界褒貶不一
2007年1月,吳焰剛剛赴任人保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就拋出“人保集團回歸A股是眾望所歸”的豪言壯志,一時間,看好者眾多。
但時運不濟,2008年,A股市場一片慘澹,即使人保集團已躊躇滿志組建了“上市智囊團”,但上市日程還是被一再擱淺。
2009年,為掃清老國企體制障礙,儘快實現上市夢,人保集團啟動了整體改制計劃,力圖變身為股份公司並掛牌,但根據《公司法》和上市規定,“股份公司成立必須有兩家發起人。”改制後的人保集團仍然只有財政部一家股東,上市夢再次破碎。
為了援引另一位“發起人”,人保集團“充分體現出了老國企的沉疴頑疾——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接近人保集團的業內人士劉浩(化名)批評説,“整體改制換了衣服,卻沒有換骨肉和氣質。”
援引耗時一年半,目標曾鎖定同為“國字頭”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但“匯金管人、管事、管資産的風格讓人保集團非常忌憚,所以援引始終不明朗。”劉浩認為,人保集團始終保留著老國企固有的“官僚主義作風”,“對權力非常敏感”。
直至2011年6月,全國社保基金出資100億元入股人保集團,持股比例為11.28%,人保集團的戰略投資者終於敲定。人保集團監事會主席周樹瑞隨即公開表示,人保集團已完全具備了在A股和H股上市的條件,上市方案正報國務院批准。
當月,為掃清上市之路,人保集團宣佈將兩筆股權在北京金融資産交易所掛牌,但這兩筆股權卻引發關於財務報表不實、股權交叉混亂、關聯交易嫌疑等爭議,上市申請又沒了下文。
直到今年4月,一則消息突然傳出——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信託”)在兩日內完成協議轉讓。
至今,這起轉讓都備受質疑。“除了速度太快、之前沒有任何前兆之外,北京信託的受讓資格也有問題。”劉浩説。
無論如何,完成了剝離,中保集團的上市資格沒有了硬傷。劉浩個人認為:“從這個梳理可以發現,人保集團的問題不少,比如效率低下、管理能力不足等。”
但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認為,“上市成功與否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甚至包括運氣,不能因此否定人保集團的上市規劃。”他認為,“國企上市有很多,人保集團不是唯一的特例,所以不能因為它的國企背景和身份就懷疑它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力,從歷史沿革及現狀能力上都可以看出,人保集團對投資者是具備吸引力的。”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認為:“拋開人保集團本身不説,中國大型國企和央企中有幾個上市困難?它們永遠是市場的中堅力量,起著平衡和穩定大局的重要作用,不能僅用市場化指標來看待此事。”
2003年11月6日,人保集團的核心資産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大型國有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第一股”。“這已經是一次成功嘗試了,人保集團走在了保險行業的前面。”郝演蘇認為,人保財險在H股的表現是證明人保集團綜合實力的有力武器。
上市的意義何在
宣佈上市計劃的同時,吳焰公佈了人保集團近兩年來的驕人成績——2010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8%,總資産同比增長41.5%,集團利潤創歷史新高。2011年,凈利潤再創歷史新高,首度突破100億元。
“人保集團為完善財務數據下了很多工夫,但利潤含金量不高。”劉浩介紹説,2008年12月31日——年資産負債表日前一天,人保集團就曾採用“分保”的手法降低賬面損失。“把風險大的資産進行財務再保險,修飾財務報表,之後再解除保險,重回人保集團名下。”
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人保集團三家核心子公司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的償付能力分別為184%、132%和107.15%。“除人保財險償付能力較好外,另外兩家子公司都低於保監會償付能力低於150%的監管線。”劉浩分析説。
“考量人保集團的絕不僅僅是利潤、償付能力等簡單的經濟指標。”郝演蘇認為,“人保集團對國家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對整個行業的穩定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例如,在農業保險方面,除了人保,誰還願意做?”郝演蘇認為,人保集團有全局意識,對國家重點工程和高風險項目的支援功不可沒。
根據《華爾街日報》透露的資訊,人保集團A+H總計籌資約為253億?380億元。而據《公司法》規定,股份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時,公開發行的股份需達上市後總股本的25%以上,股本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由此可得,人保集團目前總股本約為344.91億股,如不考慮存量發行,此次人保集團A+H股總共發行的股票數量將不低於38.33億股。按照2010年人保集團盈利73.3億元計算,每股收益約0.24元,行業市盈率若以25倍計算,人保集團此次IPO的發行價格約在6元左右,據此,人保集團至少要從A、H股市場融資近230億元人民幣。
“從大環境看,A股市況不好,大規模融資成功率極低。”劉浩分析説,“況且人保集團近年來暴露的問題都很明顯,全球路演也面臨很大壓力,我認為它能籌到那麼多錢不容易。”在劉浩看來,估值縮水已成定局。”
但在郝演蘇看來,人保集團上市最重要的意義並非融資和獲利。“中石油讓股民獲利多少?四大銀行讓股民獲利多少?人保集團的上市影響不能僅看股民獲利,還應該看到它對整個行業的引導和示範作用,這是更為深遠的意義。”
如何適應資本市場
為實現上市,人保集團亮出“賣點”——“使命2015計劃”。這一計劃脫胎于《中國人保財險“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根據計劃,人保集團制定了四大整改工程,並將2012年定為“銷售服務體系建設年”。根據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銀成的解釋,人保財險(人保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將強化城網(人保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農網(縣域機構農村網點及銷售隊伍建設)、電網(電話銷售和網路銷售)“三網合一”建設,進一步完善銷售神經末梢,以構築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縣域市場經營模式並鞏固城市市場領先地位。
重中之重是發展包括電話銷售和網路銷售在內的新興渠道。據人保財險內部人士透露,2012年,人保財險計劃通過新興渠道達到保費收入300億元,佔保費總收入的15%以上。
其實,早在2007年,人保財險就已獲批電銷牌照,開始經營新興渠道,但隨著平安財險等競爭對手的搶佔,人保財險在新興渠道的表現不夠樂觀。
“人保財險的優勢還是傳統行銷渠道。”人保財險內部人士評價説,“除平安、陽光等少數公司外,大部分保險公司新渠道業務只是從傳統渠道轉移到了新渠道,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並沒有增加,反而因為新渠道業務有15%的折扣優惠,導致公司保費收入實際在減少。”
另外,由於人保財險著力於發展新渠道業務,導致直銷和代理人員業務量和佣金下降。“基層人員積極性不足,穩定性不強,甚至出現流失的趨勢。”人保財險內部人士透露説,“上市的消息沒有讓我們多振奮,畢竟説了很多年了,我們也沒看到切實的好處,反而是渠道的變化讓大家很有危機感。”
在劉浩看來,新渠道戰略還不夠誘人。“不能提供高的利潤回報率,而且不是人保財險的優勢所在,如果主打這張牌,人保集團就失策了。”劉浩認為,“人保集團必須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改變老國企做派,適應資本市場的競爭規則,才是根源所在。”
“上市有利於人保集團進一步完善經營管理,提高融資能力和償付能力,對被保險人而言是好事。”王緒瑾介紹説,“全國有保險企業150多家,在A股上市的只有5家,而且沒有金融控股集團整體上市的先例,如果人保集團上市成功,將為中國人壽、中國再保險集團提供整體改制上市的借鑒和經驗。”
就上市一事,記者致電人保集團,工作人員表示,關於上市問題,目前沒有統一的口徑,所以無法公開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