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7月31日晚間宣佈,美國國會兩黨已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以避免美國出現歷史上首次違約。
根據白宮發佈的聲明,兩黨達成了分三步提高總額為2.1萬億美元至2.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方案;另外將十年內的減債規模定在約2.5萬億美元。由於美國“新債還舊債”的償債模式未變,且實體經濟持續疲弱,分析稱新協議的達成只會令美國未來違約時點推移,加之倚重更寬鬆貨幣政策預期加強,美元將持續走軟趨勢。分析人士認為,美元作為全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其持續的超發和貶值,將是未來中國面臨的主要外部困境。
舊疾難愈
債務爆發點只是延後
奧巴馬説,國會兩黨已就削減赤字和避免違約達成協定,違約將對美國經濟産生災難性影響。奧巴馬説,這份協議、將使美國的年度國內開支降至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水準,但仍能保證在教育和研究等領域的投資,以創造就業,並且削減開支不會過急,以免拖累脆弱的經濟。儘管協議框架已定,不過,根據美國的立法程式,這項方案還要得到參眾兩院投票通過,方可提交總統簽署為法律。
即使簽署成文,提高債務上限僅是使美國違約的短期警報解除,但美國債務頑疾的長期風險並未隨之消解。評級機構穆迪日前表示可能維持美國評級不變,但展望為負面,意味著中期記憶體在下調風險。高盛資産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也表示“就算美國政府與國會達成預算及債限協議,但可能不會避免美國A A A主權信評等級不被調降。”
實際上,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已是近些年來的常態。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債務問題也只是獲得暫時的“喘息之機”,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將令美國未來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中長期隱憂仍在。況且目前美國的就業、經濟狀況並不理想,大選前夕政治局面複雜。另外從美國現有安排來看,財政赤字縮減遠比不上債務增長的速度,債務償付能力日益下降。因此,這次美國的債務風波無疑給美元資産持有人敲響了風險警鐘。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債務上限的調整並不意味著美債風險的徹底消除,而是債務引爆點的推遲。上調債務是臨時性的措施,從美國自身情況來看,財政赤字的增加幅度會緩和,但是財政赤字下降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社會福利支出、醫療體系支出等方面的支出不可能削減的太多。”
紐約梅隆銀行資深外匯分析師伍爾佛克也説“該債務協議像是短期的調整措施,我們仍缺乏長期的解決方案,而後者才是評級機構在等待的東西。債務上限已被調升這一事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動.如果他們調降美國評級,將對美元帶來負面影響。”
近10年來,美國政府年平均包括債務再融資在內的借款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這種以“新債還舊債”的債務依賴不斷推升了美國的債務依存度。專家估計,2011年美國的債務依存度有可能躍升至45%以上。
更高債務短期看能拉美國經濟一把,但長期肯定會綁架經濟發展。美國經濟學家馬克 讚迪表示,如果赤字得不到控制,長期利率將會大幅上升,不僅將遏制經濟增長,而且將迫使政府把更多的稅收用於償還過去的債務,導致政府服務和其他政府職能支出的下降,陷入經濟“低增長-高債務-低增長”的經濟惡性迴圈。
正如西班牙《國家報》8月1日撰文指出,這場危機的暫時解決,是在野的共和黨和執政的民主黨之間相互妥協的結果。但是這場危機所造成的影響,不會在短期內消失,而是會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不斷顯現。
美元走弱
財政政策啞火或靠Q E3彌補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 C O )首席執行官埃瑞安31日説:“光靠這個初步協議還不夠。市場還需看到接下來的更連貫的財政改革行動,即是消除經濟增長與就業存在的結構性弊病的額外措施。”而協議內容顯示,布希政府的減稅政策將延至2013年1月1日到期,作為削減財政赤字的途徑之一的增加稅收手段被冷凍,市場人士寄予希望的額外措施打了折扣。
同時美國財政支出中自主性支出在整體支出中的佔比較小,財政支出削減空間也相當有限。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縮減財政赤字將對美國國內生産總值造成0 .4個百分點至1 .4個百分點的拖累。財政措施的無力,讓當下美國經濟難走出“寒冬”:美國商務部7月2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1.3%,遠低於市場預期;而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由原先預測的1 .9%下調至0.4%,創下了本輪經濟衰退結束後的最低季度增幅。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同時顯示,今年6月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達到9.2%,為連續第三個月上升。
如此情況下,既然財政政策啞火,寬鬆貨幣政策的維持勢必繼續,美聯儲將不得不推遲加息進程,“弱勢美元”政策將延續。這會使大宗商品和農産品價格居高不下,全球經濟將面臨持續的更為嚴峻的通脹風險。對於已被通脹利劍刺痛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在如何抵禦高通脹並維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方面,將面臨更為複雜的政策平衡考驗。
即使全球都對流動性再次氾濫感到恐慌,但美國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手段使美元貶值的趨勢成為許多分析師的共識。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一份最新報告中稱:“未來美國自救看似別無他法,只能再次尋求貨幣政策。我們認為,儘管第二輪量化寬鬆(Q E 2)已經結束,但較差的經濟數據仍不排除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或者變相量化寬鬆政策的可能,弱勢美元仍將持續。”
對於備受關注的美國可能實施Q E 3的時點,交銀國際的報告判斷,“從長期來看,債務上限提高之後,Q E3有可能在年內推出。美國政府可能會在三季度著手通脹調控,如果該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 PI)得到一定抑制,可能將在四季度推出Q E3。”
稀釋債務
弱美元長期化將重創中國外儲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目前難以撼動的情況下,美元可控的貶值形勢對美國是有利的。無論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強調的五年內使出口翻一番,還是從降低外債負擔的角度看,弱勢美元都是對美國有利的。
記者查閱數據得知,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一直在走弱,已從年初的81左右降至目前的73左右。而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399,再次創出匯改以來新高。
而此次美債風險的全面爆發,更從側面印證了這種弱美元政策對稀釋債務十分重要,這種債務的“稀釋”看不見摸不著,但實實在在存在。孫華妤説,美國政府知道,直接違約對美國經濟自身沒有好處,對世界經濟威脅更大。但美國財政的長期赤字可通過貨幣方式來填補。在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國債並非由美聯儲購買,但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開始直接購買債務,這就意味著“債務的貨幣化”。這不僅帶來了直接的通脹風險,也可由此判斷出美元貶值將是長期趨勢。實際上,美元對內和對外的購買力都在下降。
“美國根本上賴掉債務的可能性不存在,而美債購買力的下降正是中國外儲面臨的最大風險所在。”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美國財政部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 IC )顯示,截至2011年5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 .1598萬億美元,中國仍然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債主。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此次美債危機中,中國將成為美國境外最大的受害者。從美國現有安排來看,財政赤字縮減遠比不上債務增長的速度,債務償付能力日益下降,中國的美元債權資産也會受到影響。
分析認為,美國兩黨的政治角力正促使外國央行繼續將投資從美元計價産品向別處轉移。渣打銀行近日表示,有證據表明,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已經加快了外匯儲備多元化的進程,將大約3/4的新增外匯儲備投入非美元資産。不過,如大多數業內專家所言,中國不可能完全擺脫美元資産甚至拋售美債。“對中國來説,外匯儲備不可避免地要購買美債,別無選擇。即使歐元堅挺,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府信用風險要遠遠大於美國。”趙慶明指出。對於外儲逾3萬億的“鉅額資金”來説,轉移到其他投資對象並非易事。據《華爾街日報》分析,實際上,若(中國和日本等國的央行)想要拋售部分鉅額美國國債頭寸,甚至只是表現出有這種意願的跡象,這些國家的本幣兌美元就會受此影響下跌。這使得這些央行不得不繼續將美元投資到美國國債中。美國國債市場也是全球唯一可以接受如此大規模資金且流動性充足的債券市場。
目前,美元計價儲備資産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已經從10年前的70%降至60%左右。但這仍是歐元計價資産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比例的兩倍以上。預計任何進一步的外匯多樣化投資都將循序漸進。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關建中認為,中國持有美元資産,如果買國家債券不是最好的投資方法,可以把這些錢用來支援中國企業去境外投資發展,利用這些資本創造更多價值,將會更加安全,更加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