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緊箍咒”放鬆 銀行再融資可能到頭了

2012-06-12 09:14     來源:羊城晚報     編輯:范樂

  ●今年以來銀監會對銀行資本要求的態度明顯緩和,資本新規兩度推遲

  ●業內稱前證監會“尚主席”執掌銀監會後,依然遙遙“呵護”大盤

  央行上周突然降息,實質上壓縮了銀行的利差空間,導致上週五銀行股“全盤盡墨”,A股銀行股總市值更一日蒸發超過600億元。浦發、華夏、交行、深發展4隻股票的價格跌破凈資産。一塊錢的凈資産只能賣幾毛錢,這種市道下發新股,簡直有賤賣資産之嫌。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令股民“談之色變”的上市銀行“再融資大潮”已近尾聲,其原因除了當前市道,更重要的是監管層思路的變化: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銀行資本新規推遲至2013年執行,反映了監管的放鬆;更有人認為,現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曾長期執掌股市,深諳銀行再融資的負面影響,決策時會更多考慮市場的反應。

  再融資大潮“臨終”

  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判斷:“銀行再融資接近尾聲了。”

  過去數年銀行接二連三的再融資,令股民談之色變:若是公開發行,則直接抽走市場資金,拖累大盤;非公開發行,也會攤薄凈資産收益率———假如定增價格過低,則股價上行時又形成拋壓。

  銀行再融資的根本原因,是監管層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考察愈發嚴格。這一指標是指資本(主要是權益項目,也包含部分長期負債)佔資産(經風險調整)的比重。銀行放貸越多、資産擴展越兇猛,分母就越大。

  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1.5%的要求,一種辦法是“內生增長”,即靠利潤補充資本;更快的方法則是再融資,比如發新股、發次級債。

  “完成此輪融資後,當前上市銀行再融資需要基本得到滿足。”金麟説。另一方面,監管層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也在放鬆。

  資本新規兩度推遲

  金融風暴以來,國際上對銀行監管愈發嚴厲,新版巴塞爾協議要求系統重要新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1.5%。

  中國銀監會力主行業監管與國際接軌,一度要求國內銀行業比海外同行走得更快。2011年8月,銀監會推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的徵求意見稿,擬於2012年起實施,其中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不得晚于2015年底達標,非系統重要性銀行不得晚于2018年底達標;而國際上的底線是2019年達標。

  今年1月《辦法》不見下文。到了2月又有傳言稱,資本新規將在今年7月施行。

  上周溫家寶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決定《辦法》將於2013年啟動———國際同行執行新規的時間底線;《辦法》具體條款也更“溫和”,明確“合理安排過渡期”。

  從14家上市銀行的一季報看,有11家銀行已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僅華夏、興業、光大三家銀行不足11.5%;民生、北京兩家銀行僅在去年年報中披露相關指標,其中民生銀行去年資本充足率僅10.86%。

  尚主席思路明顯緩和?

  “尚主席在上任銀監會之前,可是證監會的一把手!”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説。他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對銀行資本要求的態度明顯緩和,原因可能是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曾執掌證監會,對銀行再融資的影響理解深刻。

  “為防止銀行過度擠佔實體企業融資資源,政府對銀行資本補充可能會採取更加靈活的處理方法,使融資規模和頻率都保持在市場和股東可接受範圍內。”———換句話説,尚主席在新崗位,也許還在默默“呵護”股市。

  公開資料顯示,尚福林于2002年12月出任證監會主席;2011年10月,接替劉明康出任銀監會主席。此後資本監管見放鬆:今年1月,銀監會下調部分貸款的權重;2月,中央匯金降低三大行分紅比例……

  深圳一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前任劉主席一直在銀行體系,對風險認識很深,所以對監管抓得特別緊。尚主席未必有救市的心,眼下銀行壓力很大,傳統的監管要求已經不適應新形勢。”

  “破凈”銀行股增至四家,銀行牌照“倒貼錢”甩賣

  降息變加息

  銀行股市值蒸發600億

  交通銀行一塊錢的凈資産,九毛六賣給你,銀行牌照等於“倒貼錢”;這一塊錢凈資産能撬動15塊錢的負債(主要是存款)。今年一季度加權凈資産收益率為5.68%,假如全年盈利持平且所有利潤都分紅,那麼你只需4年半就能收回本金,此後凈賺。這麼誘人的條件,你買不買?

  降息變加息

  這就是上週五交通銀行股票的交易情況:收盤于4.5元,最新市凈率僅為0.9668。不少股民質疑,交行股東大會于5月通過定向增發議案,是不是故意打壓股價,好讓大股東低價入股?

  也許是“陰謀”,也許只是市道不佳。至上週五,上市銀行股的市凈率全部在1.5以下,最高是工商銀行(1.42);交通銀行6月2日率先破凈,是A股市上首只破凈的銀行股。從同花順的資金監控看,上週五,“破凈”的銀行股增到4家。銀行板塊大單凈流出14.6億元,中單、小單眼而出現凈流入———疑似機構倉皇出逃,散戶“抄底”進場。巨靈數據顯示,A股銀行股總市值縮水至57955.60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蒸發了627.96億元。

  至於原因,則是降息似乎變成加息,儘管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25個百分點,但考慮到1.1倍的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此次降息在執行過程中很可能演變成 “加息”。羊城晚報記者日前遍訪銀行官網和營業網點,發現各銀行新的利率表已紛紛上網,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一年期存款仍執行3.5%的利率,相當於上浮8%;部分股份制銀行利率上浮10%,達到3.575%,比降息前還高。

  是否底部仍有分歧

  縱觀券商報告,有認為“利空出盡”,銀行股價將回歸上升通道;多數分析師仍持有“短期看空,長期看多”的觀點。

  東北證券分析師唐亞韞則表示,當前制約銀行股估值的原因包括不對稱降息、利率市場化、經濟疲弱、銀行讓利等,“這些不良預期沒有明顯緩解,銀行股不會得到實質提振”。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認為,本次降息及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使銀行息差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擠壓;但在貨幣政策實質性放鬆的狀態下,經濟硬著陸風險降低,緩解了銀行資産品質壓力,對行業長期發展有利,如今“長期買入時機已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