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4個月,央行再次加息。根據此次加息方案,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調整外,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均相應調整。(據10月20日《新京報》)
央行出乎意料地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使得半年來的爭執終於蓋棺論定。而隨著中國開始加息,全球的貨幣政策操作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其中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仍維持低利率甚至開始降息,而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則開始加息。
之所以出臺加息政策,表明政策層今年以來對於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已經大幅下降,8月份以來工業增速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回升,也支援了相關論斷。
從政策目標上看,這次加息應該體現出三個層面的意圖。
首要的目標,筆者認為應該是為了延續和強化房地産市場調控意圖,進一步抑制資産價格泡沫。眾所週知,“國十條”出臺之後,房地産市場雖然有所反應,但9月份又出現大幅反彈。為了保證本輪調控達到預期目的,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持續推出各項行政性措施,另一方面則由緊縮性貨幣政策來約束購房需求的膨脹。實際上,當前房地産調控正處於敏感時期,加息政策的強烈信號作用非常明顯,表達了政策層對於前期調控效果的不滿。
其次,主要是發揮利率政策的收入分配功能。自今年2月份CPI上漲達到2.7%,超過了當時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後,居民實際存款利率由正轉負。此後,居民實際存款利率經歷了連續7個月的“負利率”,而且程度還在加深。在多數普通人還依靠銀行利息來獲得資産增值的情況下,負利率對於中低收入者的資産穩定都産生一定影響。有鋻於此,加息也是為了避免負利率對於居民存款的侵蝕。
另外,雖然CPI連續出現上漲趨勢,但從中長期看,物價水準並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而宏觀經濟運作也沒有出現過熱跡象。由此來看,本次加息政策的第一目標並非是針對物價上漲壓力,而是在實現其他主要目標的同時,釋放出一種信號作用,對日益增加的通貨膨脹預期産生影響,並對釋放通脹壓力産生“連帶作用”。如本次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別提高25、46、52和60個基點,就是為了吸收長期儲蓄、扭轉存款活期化趨勢,對抑制通脹有積極作用。
當然,本次加息並不意味著年初確定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開始轉向,這一方面是由於全球經濟的復蘇還存在種種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作為主要短期資金來源國的發達經濟體,其與中國的利差不斷擴大,使得國際熱錢進入中國追求套匯和套利的可能性也在上升,對內部經濟金融穩定産生衝擊,並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
由此來看,本次加息仍然是適度寬鬆政策中“度”的調整,進入持續加息週期的基礎並不存在。下一步如果房地産調控效果充分顯現出來,並且不出現重大的外部因素動蕩,預計貨幣政策仍然會以數量型操作為主。 (楊濤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