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貿易不平衡主因不在於人民幣匯率

2011-10-08 10:1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王思羽

  日前,央行有關負責人就美國國會參議院10月3日程式性投票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回答了記者提問。該負責人表示,美國國會參議院于10月3日程式性投票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對此,我們深表遺憾。

  該負責人説,全球不平衡問題原因眾多,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人民幣匯率,中美投資和貿易的結構不同、中美儲蓄率和消費率不同、各國在經濟全球化形成的産業鏈分工不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合理等都可能是比匯率更重要的因素。

  近年來,中國堅持“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政策,出臺了增加消費、發展服務業、完善社保、衛生、住房、教育體系等一系列措施,擴大國內需求。這些措施推進了經濟結構調整,改善了國際收支平衡。中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例穩步下降,2007年該比例為10.1%,2009年、2010年分別降至5.2%和5.2%,2011年上半年為2.8%。去年重啟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靈活性顯著增強,如果考慮國內通脹因素,人民幣實際匯率已大幅度升值,並趨近均衡水準。實踐證明,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中國國情,也有利於國際經濟金融的穩定與發展。我們將繼續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

  該負責人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全球經濟低迷、市場信心有待提振的情況下,一個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外部環境對世界各國來説都至關重要。美國國會參議院此時通過匯率法案不僅解決不了美國儲蓄不足、貿易赤字和高失業率等問題,而且可能嚴重影響中國正在進行的匯率改革進程,並可能導致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貿易戰。從美國自身的實踐教訓看,把經濟問題政治化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更容易導致問題的複雜化,對經濟復蘇和市場信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希望美國政府、國會和各界有識之士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匯率問題進一步升級和貿易保護主義蔓延。我們應該維護良好的中美關係發展勢頭,共同為促進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記者 牛娟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