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與今年上半年看似“相似”卻有本質的不同,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相似”而結果不相同。2008年下半年經濟大幅下滑主因是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而在相對可預見的外部環境下,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遭遇突然大幅下滑的可能性,應該是小概率事件。
對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勢,眼下國內外有主要來自三方面的擔心:經濟增長會否進一步放緩?在CPI高位運作下通脹是否可控?80%來自銀行的地方政府債務會否引發壞賬風險?
統計局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9.6%,但通脹一路高位運作,6月CPI達到6.4%。
貨幣政策也在不斷調整,連續六次提升存款準備金率和三次加息,而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與2008年一樣突出,形勢和存在的問題確與2008年上半年頗為相似。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簡單“相似性”的判斷,似是而非,非常容易産生誤導。
首先,2008年下半年經濟大幅下滑主因是美國爆
發了金融危機,導致國內季度出口數據下降47%,國內庫存大幅增加,投資下降。
今年下半年,雖然美國經濟復蘇疲軟,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日本被核危機絆住了腳,但這些問題的負面影響都相對明朗,不會演變成2008年那樣的危機態勢是全球的共識。
其次,2008年上半年與今年上半年的貨幣政策的調整力度也很不一樣。
2008年上半年貨幣政策的調整是緊縮的概念,也就是M217.4%的增長低於名義GDP18.9%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雖然也多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但16%的M2增長超過15.3%的名義GDP增長水準,貨幣政策基調是穩健,不是緊縮。更重要的是,民間的“脫媒”信貸增長,可能沒有完全統計進M2的增長之內。
第三,中小企業信貸難與緊縮的貨幣政策有關,但絕不是貸款難引發中小企業倒閉造成了2008年下半年的經濟下滑。社科院的研究結果顯示,進出口因外需下降而急劇萎縮,是2008年經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業的倒閉現象在危機之前就已出現。如果貨幣政策超調也有負面影響,最多只能説緊縮的貨幣政策與2008年開始的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在時點上與美國金融危機疊加了。
當然也應該認識到,當經濟發展到成本優勢蛻變的階段,按照經濟規律,那些缺乏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理該退出市場。沒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貸款難是必然的。這也是不能一刀切放鬆貨幣信貸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