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借道”應對危機 又現“重復建設”

2009-08-31 10:27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正當人們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欣喜時,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痼疾”借道應對危機重現,引發新的憂慮。三年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專題部署抑制産能過剩;如今,這一問題再次被提上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事日程。

    在當前經濟處於“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國務院推出的這一重大舉措,彰顯了政府既保短期增長、更求長期增長的科學發展決心。權威人士指出,要真正遏制新一輪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任務艱巨。

    傳統産能“重出江湖”,借保增長“越限越大”

    一邊限制産能過剩,一邊新開産能項目,當前一些傳統産業陷入自相矛盾的發展“陷阱”。

    作為傳統産業,鋼鐵行業是我國限制産能過剩的“釘子戶”之一。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産能過剩超過1億噸,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又同比增長20%。據調查,過去三年中,政府部門淘汰落後鋼鐵産能政策不斷,但2005年到2007年間全國粗鋼産量增速絲毫未減,三年增量分別為6991萬噸、7009萬噸和7100萬噸。

    與鋼鐵行業類似,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産能也在國家系列限制措施中日益膨脹。工信部報告顯示,我國水泥産能過剩近3億噸,而在建水泥生産線超過200條,將新增産能超過2億噸;鋁冶煉行業産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而在建氧化鋁、電解鋁産能仍達560萬噸和200萬噸。

    “越淘汰産能越大,主要是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式仍然是投資驅動型。”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研究員劉滿平説。

    在此輪應對危機中,投資再次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今年上半年7.1%的GDP增長中,投資拉動6.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拉動3.8個百分點,出口下拉2.9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在4萬億投資中,確實在地方上出現了大上傳統工業項目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地方的政績投資衝動有關,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避開了國家發改委的項目核準。

    “目前政府尚沒有出臺可操作的剛性限制法規,同時建築鋼材等審批權在地方政府,只要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還在,嚴格審批就是個問號。”上海鋼之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章説。

    “上大壓小,批新換舊”等落後産能的淘汰方式也客觀上增加了行業産能。例如,前幾年國家對鋼鐵産能淘汰的標準是“200立方米以下高爐”,很多小鋼廠就開始改建成300立方米、500立方米甚至更大的高爐。後來,淘汰標準提高到300立方米,企業只能“隨風轉”,不斷往大處改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