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老區旅遊開發惠及老百姓 帶動村民收入增長

時間:2010-08-11 08:41   來源:河南日報

  7月中旬,我們走訪了位于修武縣西村鄉深山區的幾個老區村。它們都是借助當地資源,靠旅遊帶動,改變貧困面貌,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的省級貧困村。通過走訪、座談,聽取介紹,我們感到,修武縣的旅遊業催生了相關產業,繁榮了市場,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了農民致富。該縣城鄉統籌發展,以旅遊業興縣的戰略取得明顯成效。

  一、旅遊開發惠及景區村民,帶來可喜變化

  裴莊村、雙廟村和影寺村是西村鄉太行山區典型的高山缺水地區,人均耕地少而貧瘠。2000年以前,這3個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非常差,群眾吃的是救濟糧,住的是石頭土坯房,走的是蜿蜒山區小道,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相當突出。市、縣兩級政府雖然採取了一些救濟措施,但始終未找到治本之策。2000年以來,隨著雲臺山景區的開發,“雲臺山效應”提升,位于景區內的貧困村依托日益興旺的旅遊業,大力興辦旅遊服務業,帶動了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農民收入顯著增加。2000年以前,裴莊村是西村鄉出了名的貧困村,年人均純收入200多元。2000年以來,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給裴莊村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今,全村32戶有10戶興建了家庭賓館,景點入口處還開設了7間餐館和3間旅遊紀念品專賣店,加上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2009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位于青龍峽、峰林峽和凈影峽三景點入口處的雙廟村,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林果業和有機蔬菜種植,開展多種經營,為賓館和旅遊飯店供應蔬菜、水果,2009年人均純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以新農村建設和落實扶貧搬遷工程為契機,西村鄉累計投入600余萬元,完成當陽谷、洼村、西村、六股間、金陵坡等一批新村建設,完成了裴莊、雙廟、宋營等12個村的移民搬遷,硬化道路80公里,實施水利、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等工程150項,為鄉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幹群素質顯著提高,文明行為蔚然成風。以前農閒時,群眾多以打牌、賭博打發時間,村內治安存在諸多隱患。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忙著給自己“充電”、外出打工、做生意,老年人閒暇時就到村活動室下棋、打撲克、看電視。不少村還開展了“黨員亮身份、服務樹形象、我為景區添光彩”活動,廣大幹群的政治文化素質大大提升。

  二、用統籌的理念引領旅遊業,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我省是旅遊大省,旅遊資源豐富,深山老區這些喜人的變化,使我們想到,用統籌的理念引領旅遊業,帶動傳統產業,催生新產業,可謂是促進老區加快發展、實現縣強民富的好路子。修武縣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1.確立“旅遊興縣”發展戰略,樹立保護性開發資源理念。修武縣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資源。10余年間,歷屆黨委政府一任接一任,大力實施“旅遊興縣”發展戰略,堅持保護性開發旅遊資源,景區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牌、一場一店,都由國內一流設計單位和知名專家設計實施,基本做到了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實現了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持續發展。

  2.統籌景區開發,搭建大旅遊框架。“旅遊興縣”首先要確立大旅遊業的理念。景區開發要統籌考慮,統一規劃,逐步實施。修武縣財政先後投入8億多元,對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和隔山相望的青龍峽、峰林峽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地處深山區的西村鄉在開發凈影寺景區、青龍峽、峰林峽景區的基礎上,又引資開發了當陽峪圓融寺、穆家寨拓展訓練營和當陽峪源達旅遊生態園建設項目,初步形成了與三大景區交相輝映的旅遊大框架。

  3.統籌旅遊相關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雲臺山聲名遠揚,遊客數量連年翻番,蜂擁而至的遊客帶來了住宿難、就餐難、購物難等問題。為此,縣委、縣政府把旅遊工作的重點放在配套服務、發展旅遊相關產業、提高運行效率和效益上。在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上,統籌考慮,統一規劃,實行高、中、低端消費兼顧,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在兼顧鄉村經濟發展和百姓致富方面,景區門票實行一票通,“一日遊”變為“兩日遊”,遊客的遊覽時間寬松了,消費領域拓展了,處在鄉間村落的旅遊景點有了源源不斷的客源,鄉財政和農民的收入也隨之增加。

  4.統籌三次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效益的提高。“旅遊興縣”發展戰略的實施,帶動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輻射效應。據統計,景區23個山村9000多名農民從事旅遊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人均年純收入由開發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現在的1萬多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使地區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人均財政收入躍居全市前列。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

  三、幾點建議

  1.牢固樹立保護性開發的思想。從修武境內旅遊資源開發實踐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旅遊開發中一旦傷及原貌,改變其小氣候環境,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因此,對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建立子孫後代永續利用的思想非常重要。

  2.注重研究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的問題。修武縣在發展旅遊產業上充分考慮到讓農民從中受益,但由于地域環境的差異等因素,城鄉之間、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的貧富差距和消費差距還是很大的。在引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必須更加注重解決“共同富裕”問題。

  3.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的空間。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在承包山林中發展特色種植,興辦特色產業。勞動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務工人員培訓,有組織地引導務工人員流向,加大旅遊業帶動農民致富的力度,統籌城鄉發展。

  4.老區人民期盼進一步落實老區民生問題。我們走訪的裴莊村,這幾年靠旅遊帶動,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衣食住行有了很大改觀,但人畜飲水困難仍然困擾著村民的生產生活,看病難問題也沒有有效解決。類似問題在深山老區並非個例。希望有關方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研究,統籌安排,使深山老區百姓多年的期盼盡快得以實現。(武守全 劉廣祥 張思敬 張國榮)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