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景區門被騙數十元 通往景區的路該怎樣走

時間:2010-08-10 15:35   來源:中國旅遊報

  7月初,童雲迪自駕車帶妻兒從天津到北京龍慶峽遊覽,結果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他告訴記者,還沒進入龍慶峽,就先被人忽悠走數十元。

  據童雲迪介紹,龍慶峽景區門前沒有停車場,附近一些村民就圍著自駕車的遊客“熱情帶路”,一再承諾能把車直接帶進景區。一些不願走山路入園的遊客交完“帶路費”後,被七拐八拐地帶進所謂的“景區”後,才發現那不過是村民自己開辟的停車場。童雲迪說,住在天津,對龍慶峽景區不太了解的他,就是中招者之一。

  近日,記者自駕車前往龍慶峽景區。在離龍慶峽景區大概有2公里的一個泊車之地,幾個攔車村民果然如童雲迪所說一般,“熱情”地告訴記者,只要花20元,便能為記者“引車直入景點”。

  記者答應付給“引路人”20元,那人便把車引帶進一條窄窄的山路,拐了幾個彎後,大約走了10多分鐘,把記者帶到一處農戶的門前,讓車停在門前的開闊地。“引路人”告訴記者,這里離龍慶峽很近,步行不到5分鐘便能進景區,然後拿了20元揚長而去。之後,農戶的門開了,一位老者說這里是他家的私人停車場,要收費20元。無奈,記者又付給老者20元。當記者沿著山路到了景區大門時,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被忽悠的感覺。因為,從停車的地方走到景區售票處,走了整整20分鐘!這和從遇到“引路者”的地方走到景區大門的時間差不多。

  據龍慶峽景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景區因為受地形條件所限,門前沒有設置停車場,所以在離景區大門有一段距離的停車場,有景區專設的擺渡車,每日不間斷地接送自駕車遊客。幾位經常到龍慶峽避暑的自駕車遊客紛紛向景區負責人提議:希望能在這片離景區有一段距離的停車場內設置提示牌,希望能通過各類傳播媒介,或是在門票背面宣傳擺渡車及旅遊服務內容,同時與當地旅遊管理部門、工商部門聯手,嚴厲制止這種誘客騙錢的行為。

  入園選“捷徑”引來嘆息

  在龍慶峽景區的一家餐廳門前,導遊小黃告訴記者,在北京京郊帶團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散客在景區發生一些意外。這些遇到意外的遊客中,有的是為了逃票,選路繞行、避開公園大門穿過野山密林後進入景區;有的是為了減少購票數額,被個別村民忽悠後大呼上當;有的是為了尋求刺激,偷偷攀爬野長城……小尹總結說,不按正常途徑進入景區的遊客,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較大。

  日前,據東方山水之旅應急救護研究會做的一項實地調查顯示,近年來,一些選“捷徑”進入景區的遊客,由于對地形地貌不熟悉,漠視遊程安全,發生不少意外傷亡事故。記者與一些事發景區管理部門有關人士核實,也證實這家研究會調查的事件所言非虛。

  據陜西省消費者協會一位相關人士介紹,西安某野生動物園門前,經常有一夥“熱情引路人”,號稱能輕而易舉把遊客帶進園中,為遊人節省部分門票錢。然而,當遊人被帶到一段斷牆邊,在“引路人”的提示下翻牆入園後,才發現由于沒有正式門票,根本就沒有辦法進入最為精彩的猛獸區,登上去海豚館的遊覽車,很多想看的動物也無緣接近,最後不過落了個“一聲嘆息”。這位消協人士的觀點是:因為有些遊人與“引路人”進行不正當交易,事後想要維權也不太容易。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懷柔野長城、京西鳳凰嶺等景區,相繼發生過遊客為了逃票或減少票費數額,不按旅遊線路進入景區,導致意外傷亡事故。譬如,2008年,在湖南某高校就讀的一位研究生小君(化名),逃票進入岳麓山景區,被景區工作人員叫住詢問時慌張逃跑,結果不慎掉下陡坡,導致右腿骨折。景區管理部門出于人道主義,願意為小君承擔六成醫藥費。據岳麓山景區保衛科科長吳曉東介紹,在湖南岳麓山景區,遊客抄小道逃票上山,途中發生事故的例子舉不勝舉。景區附近有16條上山的通道,其中大部分是預防火災蔓延的消防通道,或是附近居民長年累月踩出來的小路。這些“捷徑”大多陡峭,雨天濕滑,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為了加強管理和預防安全事故,保衛處新招了20名護衛隊員在景區內巡邏,但與龐大的逃票隊伍相比,效果不是很明顯。

  2009年6月的一天,5名遊客在北京懷柔雁棲鎮西柵子村一帶爬箭扣長城時,被雷電擊中,其中一對夫妻墜下斷崖身亡,另3人受輕傷。記者了解到,山下立著許多大牌子,一一注明“未開發長城禁止攀爬”,但在西柵子村口處設有收費處,只要交20元的門票錢便能進山爬野長城。

  近日,記者從陜西省工商部門了解到,陜西周至縣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也出現“引路人”肆無忌憚地帶遊客逃票進入景區。經當地一些都市報記者暗訪報道後,引發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據景點管理處有關人士介紹,當地個別村民組成的樓觀臺拉馬隊哄騙遊客騎馬上山觀景,說好5元,下馬時強行收取100元,遇到質疑後還振振有詞地解釋:“起步價5元”。一些認為“騎馬便宜”、不注意遊商是否有經營許可證的遊客,經常是下馬後後悔不迭,遊興也大減。

  通向景區路應引起重視

  野外救援專家程江玉認為,一些景區管理者,只關注景區范圍內的經營內容和安全措施,往往忽略通往景點之路的縝密設計與周到服務。須知很多意外事故、不愉快事件發生在這些路途中,從而影響了景點的形象。程江玉希望,景區管理者或當地工商部門,應針對入園前路段出現的種種情況,及時展示內容到位、言簡意賅的提示語。通過不間斷的巡檢,有效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保證遊人安全。

  程江玉說,有些山村設“崗”,引遊人攀爬沒有開放的景區,其行為屬于違法經營,當地工商部門有責任對此進行處罰。

  喜歡旅遊的心理學家李嵐認為,鑒于一些景點的門票較高,一些遊人于是通過“捷徑”入園遊覽。這些遊人往往不注意消費陷阱和安全保障,于是發生了不少意料之外的事故。通向景點的路之所以不好管理,因為這些路所在地大多是“多頭管理”地段,有的屬于村委會,有的屬于林業部門,因此,景區領導要想完善管理往往是鞭長莫及。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只有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通向景點之路的管理內容才能日趨完善。

  記者 馮新生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