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10月東莞CPI同比漲2.7% 食品類價格下降2.3%

2013-11-18 09:2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受天氣持續晴好等因素影響,10月蔬菜類價格回落。 記者石忠情 攝

  市統計局昨天發佈最新數據顯示 受秋季蔬菜豐收大量上市等因素影響

  本報訊 (記者彭筱璐)昨日,東莞市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10月東莞CPI同比上漲2.7% 。不過,受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下降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止漲回落,環比下降0.6%。不僅如此,11月以來,連續兩期的食品價格監測分別跌幅5.54%和3.77%。

  據了解,食品類價格下降是10月環比價格下降的主要因素。10月份,食品類價格下降2.3%,拉動CPI環比下降0.77個百分點。其中,受天氣情況總體良好、鮮菜上市量穩步增加影響,鮮菜價格下降14.9%,拉動食品類價格下降0.56%,是食品類中降幅最大的類別。業內人士分析,入秋後的持續好天氣讓蔬菜價格繼續走低,隨著天氣的變冷,菜價進一步回落的空間不大。

  記者走訪

  與9月份相比蔬菜價格大部分降了

  入秋後,蔬菜價格連續7周下降。昨日,物價局最新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本期監測的30種蔬菜,除兩種與上期持平外,20種的價格均有微降,僅有8種略漲。不僅如此,10月食品類CPI統計數據顯示下降了2.3%。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平價商店、菜市場了解到蔬菜價格均在“二字位”徘徊。在東城嘉榮商場的平價專櫃,生菜價格每斤2.32元、上海青每斤2.58元。

  省價格監測中心分析顯示,在“雙節”消費旺季過去,以及天氣持續晴好等因素影響下,10月份,廣東省主要農副産品平價商店價格與9月份相比,總體呈下行趨勢,特別是蔬菜類價格回落明顯,平均跌幅高達11.95%。其中,10月份蔬菜類價格總體便宜16.91%,西洋菜、本地菜心和青皮冬瓜價格便宜幅度達25%以上。

  市民聲音

  大蒜生薑別漲了

  數據顯示,蔬菜肉類的價格都在紛紛跳水的同時,生薑、大蒜、幹辣椒卻出現了“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局面。大蒜、生薑在內的食品價格響起“一片漲聲”,大蒜、生薑、幹辣椒、芝麻價格分別是每斤4.68元、8.48元、20.96元、10.67元。

  在嘉榮超市精品生鮮區,用紅網包裝好的生薑每斤高達12元,“已經大半年都在漲價了,什麼時候大蒜、生薑的價格能降下來。”正在選購生薑的市民王先生無奈地表示。

  預測

  入冬後蔬菜降價空間將縮小

  記者查閱了東莞7個月來的價格統計發現,5月下旬生薑價格在東莞還很平穩,兩個月間價格一直保持在平均每斤4.35元,進入6月後姜價持續上漲。細村批發市場專營幹貨的胡先生表示:“本來以為會降下來的,現在還在漲,可能和遊資炒作有關。”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蔬菜價格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出現下降,主要由兩個原因促成。一是秋季的蔬菜豐收大量上市,二是部分廣東本土産的當季蔬菜開始上市,主要是葉菜類,這也加速了油菜、小白菜、生菜、菠菜等價格的下降幅度。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天氣的變冷,菜價進一步回落的空間已經不大。

  數據

  服務類價格“漲聲一片”

  “食品類價格降了,CPI怎麼還會漲?”有市民發出疑問。記者了解到,10月CPI同比上漲2.7%中,節日效應帶動相關服務價格上漲是主要成因。

  數據顯示,10月份服務類價格上漲0.2%。其中,長途汽車價格上漲1.0%,短途汽車價格上漲0.5%,飛機票價格上漲10.4%,旅遊類價格上漲5.0%。隨著秋冬服裝陸續上市,衣著類價格上漲2.0%。

  與上年同月相比,東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漲2.7%,漲幅較9月份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影響為0.3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的新漲價因素影響為2.31個百分點。

  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呈現“七升一降”態勢。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8%,居住類價格上漲2.3%,煙酒類價格上漲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5.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7%,衣著類價格上漲1.0%,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1.9%。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