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陳健珊
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2016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月M2貨幣供應量、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均大幅超出前值和市場預期。其中,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1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4%,前值13.3%;1月社會融資規模3.42萬億元,前值1.82萬億元。
信貸投放“超常規”多增逾萬億
來自2016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的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和歷史同期均值水準。歷史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1月份,新增人民幣信貸均值為1.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0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8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9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52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06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71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06億元。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235億美元,同比下降9.6%,當月外幣貸款減少68億美元,同比少增374億美元。
“每年一季度特別是1月份是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的高峰期,由於貸款規模受資本充足率、合意貸款等多重限制,早投放早受益成為商業銀行提高收益的普遍選擇。”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考慮到今年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將成為企業特別是傳統行業企業的首要任務,因此融資需求更多地將來自新興行業和基礎設施領域而非傳統行業。1月份的超常規信貸投放不可能持續太久,全年的新增信貸規模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對於全年人民幣信貸市場走勢,楊馳認為,美元下一步走勢將影響企業融資方式和融資幣種的選擇,“這有可能成為影響全年人民幣信貸規模的不確定因素”。
M2和社會融資規模均超出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表明M2(廣義貨幣)仍保持在高位。1月末,M2餘額為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個和3.2個百分點。“推動M2高增長的因素繼續發揮作用,包括企業存款明顯增加帶動M1、地方債務置換以及貨幣乘數處於高位等因素,貿易順差同比和環比也均有顯著增加。”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
數據還顯示,1月末M1(狹義貨幣)餘額為4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個和8.1個百分點。泰達宏利基金錶示,M1數據是過去三年的高點,M1通常被視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現金頭寸,M1增速較高也預示著企業經營活動的改善。
昨日所公佈數據的又一大亮點在於,2016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42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萬億元和1.37萬億元。李慧勇認為,這一數據大增主要是受新增人民幣貸款拉動影響。
與此同時,數據還顯示表外業務同比均大增,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分別增加2175億元和552億元,而去年同期分別為832億元與52億元。債券和股票融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債券融資增加4547億元(2015年12月為3560億元)、股票融資增加1469億元(2015年12月為1531億元),同比均大幅增加。
連線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
四大因素致貸款增量超預期
今年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量遠超預期,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去年受貸款額度積壓的部分項目貸款集中到今年初集中投放,導致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1.06萬億元。二是各地加大房地産“去庫存”力度,陸續出臺了鼓勵房地産市場發展的政策,直接拉動了房地産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表現為住戶中長期貸款增加4783億元。三是企業負債的幣種轉換。受美元升值影響,企業出於降低融資成本的考慮,大幅度減少了境外外幣債券融資和境內外幣貸款融資,外幣負債減少後形成的資金缺口往往由境內人民幣貸款來彌補。1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1727億元,同比少增1939億元,就反映了這一趨勢。準確地説,這並非新增融資,而只是原有融資的貨幣幣種轉換。四是受治理影子銀行、規範同業業務等因素影響,表外融資轉表內的趨勢仍在持續。這實際上也是存量融資規模在不同融資渠道之間的騰挪,而非新增融資。(記者 唐柳雯)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