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主辦、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作為唯一學術支持單位的“數據中國與互聯網發展高峰論壇暨2015年度‘互聯網+’優秀案例發布會”,1月12日在京舉行。有關部門領導、著名專家學者以及互聯網行業的優秀企業代表,圍繞“融合、創新、共享”主題,深入研討了互聯網發展的路徑與趨勢。他們認為,在政策扶持與產業創新的雙輪驅動下,中國互聯網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不斷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為社會生產生活構築新空間,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新支撐,“融合、創新、共享”已成為當前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特徵。
為總結“互聯網+”成功經驗,深度解析、廣泛推介“互聯網+”行業典范,用榜樣的力量推動互聯網經濟可持續發展,此次論壇還發布了2015年度“互聯網+”優秀案例。
互聯網進入加速發展快車道
“‘融合、創新、共享’是當前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特徵,也是互聯網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的主要著力點。”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百甫在論壇上表示,“融合”為互聯網發展提供巨量空間,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創新”是互聯網的固有基因,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核心動力。“共享”是互聯網的文化,是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宗旨。“融合、創新、共享”三位一體,互相支持,互聯網發展將會迎著更加廣闊的空間,也將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說,“互聯網+”將推動中國信息化進入全面融合、加速創新的新階段,同時將推動中國跑步進入信息社會。
陸百甫認為,在互聯網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目前還存在著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力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公共數據資源需要進一步開放等等問題,這都亟待需要加強解決。
大數據助力企業挖掘客戶需求
“在大數據的時代里,企業正在從生產導向變為市場導向或者說用戶導向,由側重于企業的內部動力變為迎合顧客需求,為顧客發現合適的產品。”談到大數據時代下的轉型與創新時,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陳煜波表示,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挖掘顧客潛在的需求,比顧客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
“在金融行業,大數據和數據模型可以運用于所有環節之中。”誇客金融總裁王豪表示,金融創新在中國要放在大環境中去看待,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對客戶需求進行精準分析,相信未來所有金融機構都是互聯網企業。
金電聯行副總裁田京海表示,“金電聯行從2007年開始研發大數據信用技術,採用非財報的軟信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純信用貸款服務。目前已為約一千多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總規模60多億元的純信用貸款。”
餓了麼副總裁郭光東則表示,“我們的發展方向是,每個人打開餓了麼之後,會看到跟別人不一樣的頁面,通過大數據的運算,能夠知道你喜歡吃辣的,還是甜的,或者新開的餐廳是否符合你的口味,會推薦給你,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各領域深度融合成未來趨勢
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何哲認為,互聯網不僅僅是簡單的促進企業融合,促進利潤增長,抓住客戶的工具,而是一種縱深的,全方位的新的空間體。
在談到“互聯網+”走向全面融合時,張新紅說,2020年前後中國的信息社會指數會達到0.6%,即到2020年中國將整體上進入信息社會的第一發展階段,那時最大的推動力除“互聯網+”之外,還有全面推進信息社會建設。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表示,“互聯網+”的思維方興未艾,但是和各個行業的跨界,混搭的程度不一樣。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融合程度是上升的。第一產業還處于優化階段,而在第三產業,服務領域、金融、醫療、商業、零售、信息產業,已經是很廣泛的融合,甚至發生了一些替代的現象。
“互聯網+”高速發展之時,已涌現出眾多成功案例,它們或利用技術創新開拓出全新市場,或通過業態融合使傳統產業發生顛覆性變革,或因發展迅速成為業界黑馬。為此,本次論壇發布了2015年度“互聯網+”優秀案例。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