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油價波動是國際産油國持續博弈和需求低迷的結果。為了擠壓美國的頁巖油生産商,沙特不斷維持高産出。然而,頁巖油生産商並未被輕而易舉地淘汰,反而是傳統産油國“很受傷”。
專家認為,受到供求基本面影響,國際油價短時間難以實現供需再平衡,目前基本已到達底部區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在低位持續震蕩。
一路暴跌,供應過剩仍將持續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12月12日,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阿諾夫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舉行的一場金融與財政會議上表示,不排除2016年油價將跌至每桶30美元的可能性。他表示,必須準備備用的應對方案。國際能源署11日發佈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指出,預計原油供應過剩的情況將延續至明年底。
一週時間以來,國際油價連遭重挫。自本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維也納會議以來,油價已經暴跌了超過10%。
截至11日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2016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14美元,收于每桶35.62美元,跌幅為3.1%。2016年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8美元,收于每桶37.93美元,跌幅為4.5%。
由於歐佩克各成員國原油生産成本、對原油出口依賴程度以及對減産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使得每一次部長級會議上,減産議題都面臨嚴重的壓力與阻力。委內瑞拉、厄瓜多等産油國呼籲減産保價,以維護其國內依賴石油出口的脆弱的經濟。但産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拒絕在非歐佩克國家不減産的情況下,歐佩克單方面減産,以捍衛其在國際原油市場中的份額。
歐佩克的原油産量約佔世界石油市場的1/3。數據顯示,目前實際原油日産量約為3150萬桶。分析人士認為,歐佩克成員國各方分歧依舊嚴重,在維也納會議上未就減産達成一致意見,實際上是放棄了其長期以來通過限産控制油價的策略,隨著未來伊朗重新回歸國際原油市場,以及非歐佩克成員國開足原油生産馬力,創紀錄的全球性供應過剩還將會持續下去。
棄價保市,歐佩克被指“不負責任”
針對歐佩克在維也納會議上未做出減産的決定,阿曼石油大臣魯姆希表示,歐佩克目前抑制油價的策略是“不負責任”的。這突顯了一些中東産油國對歐佩克的不滿情緒。作為中東産油國中的非歐佩克成員,阿曼此舉也反映了歐佩克內部其他成員國的呼聲,如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透露,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一場研討會上,魯姆希表示:“我們正在受到傷害。這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歐佩克的海灣成員國卻為他們力挺的“棄價保市”決策辯護。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和礦産資源大臣納伊米強調,油價長期低走是無法維持的,是另一次油價上漲的“伏筆”。可惜事不盡如人意,由於技術提升,美國頁巖油生産商産油量不減反增,目前全球原油供應嚴重過剩。
為了繼續履行棄價保市政策,沙特國內財政正面臨壓力。英國《金融時報》7日的報道指出,海灣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正以史上最快速度從資産管理公司撤出資金。這些國家在油價崩盤後急於提振各自的經濟。《金融時報》還曾披露,沙特從今年8月起,每月出售53億美元主權債券以維持財政。
“今天的原油市場已經不完全是壟斷的市場,所以,沙特對減産很謹慎,因為它對油價的控制力正在下降。”埃及金字塔戰略研究中心能源研究項目主任艾哈邁德·甘迪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一躍成為産油大國,原油價格下跌不會損害美國的綜合國力,因為美國出口的是成品。但是,對於俄羅斯、沙特、科威特、委內瑞拉等出産原油的國家而言,損耗就很大。加上如今的海灣地區局勢不穩,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都在承受很大的軍事壓力。
延續低位,價格大戰還在升級
美國能源資訊局8日發佈報告稱,預計今明兩年倫敦布倫特原油均價分別為每桶53美元和56美元,紐約輕質原油均價分別為每桶49美元和51美元。4日,高盛集團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即使需求在復蘇,增長速度相對於供應的增加依然微不足道。原因是國際原油庫存還在繼續積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乏力,以及伊朗將重返國際原油市場。該報告給出的結論是:“原油市場最快要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能達到供需均衡。預期國際油價在未來幾個月時間內面臨下行風險,國際油價恐接近每桶20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美國、俄羅斯與歐佩克之間的“石油價格戰”還在升級。雖然沒有人能夠回答究竟誰在控制國際石油市場,但是價格戰的硝煙恐難在短時間內散去。各個機構對於未來國際油價走勢有著不同的分析判斷,但受到供求基本面的影響,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供需再平衡,國際油價持續反彈的可能性有限,未來也將延續低位水準。經歷了1年多的持續下跌,基本已到達底部區域,預計未來國際油價將會在每桶30至50美元區間持續震蕩。(王雲松 韓曉明)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