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專論】
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⑨
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把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為“十三五”時期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建議》指出:“全方位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既立足國內,充分運用我國資源、市場、制度等優勢,又重視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既是對過去30多年我國發展經驗的總結,也為今後一個時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統籌兩個大局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需要
當前,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發展,各國經濟相互聯繫、相互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時,以自由貿易區為代表的各種優惠貿易安排方興未艾,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由以往的重點削減邊境措施壁壘轉向更加注重削減邊境後措施壁壘,競爭中立、環境保護、勞工標準、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成為焦點,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為越來越多國家接受。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既有相互依存加深的一面,也有因區域優惠貿易安排而相互割裂的一面。特別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等高水準自貿區加快建設,將深刻影響全球經貿規則走向。我們要深刻認識、正確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新特徵,把外部環境變化當作謀劃國內發展不可忽視的變數,努力實現最佳政策設計和最優發展結果。
(二)統籌兩個大局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要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低成本比較優勢明顯弱化,出口增速明顯放緩,進出口更趨平衡發展;利用外資結構優化,對外投資勢頭強勁,出現雙向投資並駕齊驅的新格局。中國經濟增長正在轉向更多依靠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有利於全球經濟平衡發展。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原有動力明顯減弱,亟待把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統籌協調起來,把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國內産業轉型升級、空間結構優化佈局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常態下,中國的發展更加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更加離不開中國,更加需要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
(三)統籌兩個大局是適應國際社會新期待的需要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一大經濟體的總量差距還在縮小。中國是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重要的原油等能礦産品進口國,外匯儲備居全球首位,對外投資躋身世界前列。這樣的塊頭,使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發展中國家希望中國增加投資和經濟援助,在國際事務中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正當權益。發達國家希望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需要適應新角色,找準新定位,拓展國際視野,增強戰略思維,把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和適應國際社會期待更好地結合起來。
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需要處理好的關係
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相互緊密聯繫,又相對獨立存在。統籌兩個大局,就是要充分認識這兩個大局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特徵,立足國內,放眼國際,把兩個大局兼顧起來、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形成兩個大局之間相互借助、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為此,要妥善處理幾方面關係。
(一)妥善處理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係
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有一個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相互推動的過程。開放是手段,目的是促進國內發展。同時,國內發展進入新階段、面對新形勢,也會對開放提出更高要求。開放是雙刃劍,既帶來機遇也帶來風險。當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開放紅利正在消退,國內發展需要注入新的動力,我們要積極實施新一輪高水準全方位對外開放,倒逼和推動深層次改革,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同時,要把握好開放的節奏、力度、範圍,在擴大開放中維護國家安全。
(二)妥善處理發揮自身優勢與利用外部條件的關係
推動發展需要認清和發揮自身優勢,找準和挖掘自身潛力。我們擁有國內市場潛力大的優勢,13億多人的消費結構升級,必將形成巨大的市場需求,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可靠依託。我國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正在實現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換躍升。我國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等多方面考驗,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統籌兩個大局,就要在擴大開放中取長補短,做好自身優勢與國外市場、資源、要素的對接,使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國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