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國經濟“強”解讀:國際合作升級

2015-11-25 07:1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中國經濟“強”解讀:國際合作升級)

  臨近年尾,中國經濟進入衝刺階段,而“十三五”規劃建議發佈後,下一個五年的發展藍圖也有了初步輪廓。未來的經濟怎麼走?跌宕起伏的2015年,這一直是最受熱議的話題。

  近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中國經濟的藍圖》,這篇僅1500余字的文章不僅對中國經濟現狀做了明晰的判斷,也就未來經濟動力、發展模式、發展方法等做了詳盡的描述。

  文章認為,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儘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此外,文章強調明年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經濟合作,並認為改革、開放與國際合作的有力結合,是多年來中國增長故事的核心要素。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髮現,在産能升級和轉型背景下,國際合作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就在剛剛結束的李克強馬來西亞之行和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的會晤中,他多次談到與他國的産能合作,並再次充當“推銷員”,促成中國鐵軌鋪進東南亞。

  結構性改革佔主導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如何保持穩定的中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因素,摒棄較為常用的量化寬鬆而選擇結構性改革成為中國政府最受關注的調控選擇。

  李克強在文中指出,沒有採取量化寬鬆和貶值的原因是,中國目前的體量要繼續發展,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是不可持續的,小修小補只能應付一時。“我們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

  從世界範圍來看,這一選擇相當大膽和艱難。目前,包括發達經濟體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試圖通過深化改革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但進展十分艱難,大多數仍處在探索階段。從國內來看,我國在投資、消費、産業、區域、分配等多方面都存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實施經濟結構性改革,意味著政府首先要從自身動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不少主流經濟學家認為,結構改革既是關鍵問題,也是難題。政府直面難題將從根本上改善中國經濟積累的問題,為下一輪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李克強強調,要儘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為人民謀福利的多角度惠民政策持續發力,不僅環保、食品安全等問題得到更高的重視,包括就業率、居民收入、保障房等問題也一直是高層最關心的“經濟數據”。李克強舉例説,中國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速,消費升級強勁增長,僅去年中國公民的出境旅遊就達1億人次。

  熟悉政策制定的專家告訴本報,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更要注重全民共用成果,這一方面和“十三五”期間全面實現小康有密切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國家繼續發展的需要。這名專家認為,目前政府所做的基礎公共産品投入,側重民生網構建等政策都是長久利好的基礎性工程,將在未來釋放出巨大紅利。

  雙引擎撬動經濟

  對於中國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李克強在文章中指出,這些政策工具主要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

  在李克強看來,前一個引擎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後一個既拉動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而兩者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市場主體營造更加適於創業創新環境的同時,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

  前述專家表示,雙引擎的配合有利於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過渡升級,避免新老産業發展斷裂的“尷尬”,同時也避免了資源要素的浪費。

  23日,李克強在中馬經濟高層論壇上的演講中論述雙引擎時提到,中國擁有13億多人口、9億勞動力、1.5億多技能人才,正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巨大的內需潛力不斷釋放。“我們完全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

  去年以來,“雙創”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已經超過一半且升勢不減。此外,每天新增註冊企業超過1萬家,高技術産業增速明顯快於整個工業,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拓寬中國經濟的地平線。

  在新經濟增長點蓬勃發展的同時,總理強調結構性改革也包括提高傳統産業的競爭力。“中國規模龐大的工業部門仍是我們增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表示,政府正在努力推動“中國製造”更上層樓,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舉措。

  國際合作是未來重點

  無論是産能出海還是資本對外輸出,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世界聯繫顯示出越來越密切的關係,而且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期,中國高層領導人出訪期間都頻繁表示出中國要採取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姿態,加強裝備産能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在李克強看來,中國市場發展的藍圖也是一幅世界可以貢獻的藍圖。他在文中表示,世界數十億人民還沒有享受到大規模工業化和良好基礎設施的便利,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來改變這種現狀,那涉及數十億人的增長將為大宗商品市場、製造業以及更廣泛的領域等帶來巨大的機遇。

  就在即將結束訪問回國的11月23日下午,李克強還積極與馬來西亞總統溝通,探討開展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建設、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建設等項目。此前兩天,李克強會見寮國總理時表示要“建好中老鐵路,打造區域合作互聯互通典範工程”。在出席第18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時,李克強呼籲“積極推進泛亞鐵路建設,爭取中泰、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年內開工”。

  對於整體的開放格局,李克強在文章中表示,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更深融入世界經濟。預計未來五年中國進口商品會達到10萬億美元。“我們將支援企業走出去,逐步放開金融、教育、醫療、養老等市場準入,這能為世界各國企業帶來新的商機。”他同時也提到,將在更多領域放寬外資準入,其中服務業領域的開放也會進一步擴大。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