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專家:深化財稅改革核心是建立預算管理長效機制

2014-07-03 09: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嚴肅整改審計查出問題,確定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

  會議指出,按照憲法法律規定,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是建設現代政府的重要一環,是規範權力運作和反腐敗的利器。日前,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報告向社會公佈。對審計查出的問題,一要不折不扣堅決嚴肅整改。二要通過整改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三要著力構建長效機制。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克服屢審屢犯的“牛皮癬”。

  李克強要求,對於審計出的問題,不僅要列出整改的“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逐個“對賬銷號”,更要建立起整改的長效機制。要從制度上杜絕問題一再發生,不能讓政府失信於民。要發揮審計懲防腐敗的“偵察兵”作用,要讓擠佔挪用或套取財政資金、權錢交易、決策不當和違規操作導致國有資産損失等違規違紀、失職瀆職行為受到嚴厲懲處,讓公帑花得明白、用得其所、造福人民。

  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此次會議重在通過改革建立公開透明的財政結算體系,防範審計查出問題的再次發生。審計署特約審計員王雍君認為:這次審計報告披露的問題反映了財政制度上的缺陷,正是因為這些制度缺陷,才給行政部門各種違規創造了機會。所以今後一段時間,全面深化改革的焦點是制度改革。最基本的是財政制度,重點是預算制度,而預算制度的重點是預算程式的完善。只有預算程式相對完善,納稅人的錢袋子才會比較安全,才會最大限度地杜絕違規和腐敗機會。

  目前預算程式最大的缺陷是預算準備階段和審查階段很多工作不到位。預算準備階段最根本的問題是,預算編制的充分理由沒有融入到預算過程中,也就是説各部門在沒有明確規劃的情況下就已經安排了預算。每個部門分配很多錢,卻沒有明確錢用來幹什麼。

  “所以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一個信號,就是中國必須加大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力度,重心是加大預算制度建設,而預算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改進預算程式,預算程式改革的焦點是預算準備過程和預算審查,人大在審查預算過程中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用。”王雍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加強審計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審計暴露的問題,可以尋找今後如何完善支出、完善財政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財稅改革。今後我國要在建立長效機制上做文章,要在制度優化上做文章,不能等問題出現了再處理。深化財稅改革核心的作用是建立長效機制,特別是預算管理方面建立長效機制。盤活存量的核心問題是要使我們的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有效銜接。現在我們要更多地想辦法在預算執行上讓錢到位,要通過深化預算執行的改革來盤活存量。而優化增量就是要在預算編制的時候想好增量使用的方向對不對。

  會議強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準邁進,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體制創新作保障。必須在強化基礎研究的同時,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通道,積極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賦予創造成果的單位,進一步為創新創造鬆綁加力。會議決定,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選擇部分中央級事業單位,開展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允許試點單位採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歸單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勵對科技成果創造作出重要貢獻的機構和人員,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客作教授李自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當前經濟發展模式亟待轉型,需求管理政策的邊際效益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産業化對引導經濟未來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準邁進,甚至開闢新一輪技術週期,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虛擬經濟理論出發,知識技術的資本化可以形成虛擬資本。通過資本市場和金融創新可以實現知識技術資本合理有效的轉讓、流通和定價,進而促進知識和技術資源在經濟活動中的跨部門和跨期的有效配置,使得知識技術資本成為引導經濟走上持續均衡增長路徑的重要動力。本次會議正是從明晰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角度出發,試圖通過金融創新建立這些權益的價值實現和分享機制。這將有利於推動我國知識技術成為活躍的生産要素,甚至有望為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培育混合所有制經濟體激發企業活力,貢獻重要的力量和模式創新範例。(記者 方燁)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