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何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昨日在北京表示,政府宏觀調控“不要擴大化,更不宜頻頻施行”,同時應減少管制價格的範圍,界定投資項目審批範圍。
宏觀調控在一定時期出現偏差
楊偉民是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2013-2014中國經濟年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作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參與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的起草工作。這些文件被視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
“(三中全會)《決定》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重新界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楊偉民認為,不同於此前,中國此番明確了“只有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
就如何真正實現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楊偉民認為,“只有管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才能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明確政府作用的範圍和界線,才能給市場在決定資源配置時騰出空間。
“在一定時期,我們的宏觀調控上出現了一定偏差,把宏觀調控當做一個筐,什麼都往裏裝”。在楊偉民看來,宏觀調控針對的是“總量”政策,只針對部分産業、區域、産品價格的管理不屬於其內涵;是經濟異常波動時才用的“週期”政策;調控“短期”經濟運作的藥方,不應將土地、環境等長期政策納入。
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要交由市場
此外,楊偉民強調,政府要減少管制價格的範圍,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要交由市場,“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信號,價格信號必須真實”。政府應主要靠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總供求,而非對微觀部分産品的價格長期管理。
“政府要界定投資項目審批的範圍”,楊偉民強調。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企業投資項目,除關係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
“今後有一些項目的審批要從過去的主要審行業、審規模轉向主要審空間”。楊偉民特別強調對涉及“生態安全”的審批,因為“生態安全環境是全體人民的公共産品,關係子孫後代”。 據中新
記憶體
發改委正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意見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簡稱《決定》)的解讀中表示,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該文件就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手段和決策實施機制,將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對於如何落實《決定》中關於健全宏觀調控體系的新要求,徐紹史認為應該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發揮好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的導向作用。二是發揮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用,並加強與産業、價格等政策手段的協調配合。三是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重點是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 本報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