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監督“三公”消費公眾不能霧里看花

2013-07-18 08:4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2年,82個中央部門“三公”決算總計超過58億元,比預算的62億余元共“壓縮”了4.2億余元,減幅6.75%。超過9成部門“三公”決算低于預算,但仍有4個部門花錢超支。(《南方日報》7月17日)

  據了解,中央部門2012年決算數據即將集中公布。這是自2010年中央部門首次公開部門預算以來,連續第4年公開預決算。從數據上看,“三公”支出決算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0年的94.7億元,到2012年的74.25億元,共減少了20.45億元。“三公”瘦身當然是一件好事,體現了各部門厲行節約、減少開支的務實精神。而只有政府過上“緊日子”,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不過,欣慰之余,面對“去年82個中央部門三公支出省4億”,老百姓還是難免有些困惑。譬如,4億元真金白銀究竟是從哪里省出來的?壓縮後的三公經費,是否都花到了刀刃上,有沒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之所以會出現種種疑問,原因就在于標準的缺失,導致公眾難以判斷相關數據的含金量。

  我國預算科目共設“類、款、項、目”四個級別,目前公布的預決算報告多數公布到“類”和“款”,具體的行政開支從中看不出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原主任高強曾舉例說:“政府支出中有購置費支出,但這個范圍很廣,既包括汽車、桌椅板凳,也包括辦公用品、電腦等。”由于對每項支出花了多少錢不能一目了然,合不合理自然無從判斷。

  目前三公經費中,除了公務用車有較明確的依據行政級別確立的使用標準,因公出國(境)經費和公務接待費,並沒有明確應該依照什麼標準。比如,公務接待到底應該是“三菜一湯”還是“四菜一湯”,人均標準應該是多少錢,都沒有依據。

  相對內地,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于三公經費的管理更加規范。英國開設了專門的政府開支官方數據查詢網,要求各部門開支必須事無巨細一一列出,每年動輒上百萬項支出項目,每筆花費項目的日期和金額都清清楚楚。我國香港政府則規定,公務接待的午餐、晚宴人均上限分別為350與450港元,公款吃喝不許有魚翅、鮑魚。菜品原則上最多6道,吃不完還要打包帶走。

  國務院要求“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後,中央部門都在主動壓縮支出。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指出,“並不一定減少了就是好,不該花的錢就是再減少也不對,該花的錢再多也要花”。說到底,“三公經費”的關鍵不在于“有或無”、“多或少”,而是一個標準的問題。缺少標準,公眾就無法判斷這錢花的值不值、該不該。有關部門便可以玩數字遊戲,每年擠出一點水分,得了便宜還賣乖。

  一方面,應該制定統一的“三公”公開標準,對公布的格式、細化的程度、說明的內容等都作出詳細的規定,讓公眾看得懂,便于監督。同時,明確公務接待、差旅、會議等方面的消費標準,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更加量化,有章可循。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