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景區降價成遊戲 地方景區地方定價是主因

2013-05-02 10:26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京華時報》報道,日前國家有關部門下發“優惠令”,各地景區紛紛打出“降價牌”。國家發改委4月25日在其官網上公佈,“五一”期間,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1200余家景區提供優惠票價,整體降價幅度近20%。但記者調查發現,看似“含金”的優惠,在一些景區卻變成了種種“含水”的“文字遊戲”。

  析因

  集體漲價病根在於

  地方景區地方定價

  景區是公共的景區,公眾有權利享受景區低價位惠民服務,這是公共景區的公益責任;可景區價格由當地物價部門直接審批,當然高價審批景區門票。儘管年年高層喝令“限價”、“不許漲價”,但地方多是“我的景區我漲價”,直接導致高層節日景區“限價令”擱淺。

  只要景區價格地方做主,門票價格聽證制度也會成擺設。只有讓風景區價格核定審批權上提,在制度化舉行聽證,風景區價格才能在節假日低價位惠民服務。當前,風景區門票定價權都下放地方,地市就有了最高定價的機會,各大景區就會在節假日採用最高價售票。實際上,各地所謂“景區漲價”,並不是法外漲價,而是法內漲價;也就是説,平時地方政府就已經把景區門票價格“最高定價”,只因為平時遊客量少而採用折價售票;節假日採用“不折價售票”。遊客投訴無門,告狀無贏,原因就在這裡。

  《旅遊法》明確規定,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的遊覽場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費項目,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擬收費或者提高價格的應當舉行聽證會。但地方聽證容易被地方利益綁架,必然折騰出“逢聽必漲”。景區節日集體漲價病根在“地方景區地方定價”,如果把景區定價權上提至省物價部門審批,由省級物價部門根據地區消費水準,召開大眾參與的景區價格聽證會聽證,就能制定出民眾接受的門票價格來。景區五一門票降價成忽悠,國家發改委、物價部門、聽證部門都要反思。 童克震

  質疑

  進二退一虛假優惠

  如此底氣從何而來

  《旅遊法》明確提出:“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應當嚴格控制門票和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上漲,擬提高價格的,應當舉行聽證會,論證其必要性、合理性”。這至少表明瞭兩個意思,其一,景區不是私家園林,也不是某些人群所有,而是屬於公共資源。那麼,既然景區界定為公共資源,又憑什麼由景區自己説了算,説漲就漲呢?其二,漲價要舉行聽證會。既然要舉行聽證會,最有資格參與聽證的人員是遊客。如果任一景區要漲價,由遊客來聽證的結果又會怎樣?現代社會消費者趨於理智,更趨於理性,絕不會出現遊客參與聽證會之後降價無極限的情況,而是至少會出現一個合理的價格。這個價格遊客能夠承受,景區也能夠接受,如此以來才會使旅遊景區門票價格趨於公平正義。可惜,這樣的聽證會還沒有先例。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使景區把自己的管理範圍當成了私家園林,又在自視為私家園林的基礎上説漲就漲,如此一個漲價惡性迴圈,誰能擋得住呢?遊客不可能擋得住,即便漲到千元門票,該遊還得遊,否則作為中國人不來此名景一遊不好交代,也説不過去,因此只好忍痛割錢,到此一遊。

  法律尚未擋得住,因為目前來看旅遊法草案相關條款尚在審議當中,儘快出臺相關法律規範相關條款是當務之急。然而,即便出臺了相關禁止説漲就漲的條款,景區再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不一樣仍然“照舅”嗎?

  “用腳投票”或者“用腳聽證”絕不是辦法,因為旅遊資源對於全體中國人來説是“剛性”旅遊需求,管理者玩弄門票“進二退一”的假優惠實漲價把戲,反證了管理者以公共資源挾持遊客剛性需求。獨此一家、獨此一景,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此票是我定,這種對公共資源的無法無天的霸佔挾持,才是説漲就漲的病根。 李振忠

  提醒

  花招迭出的景點

  別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就在前幾天,濟源黃河三峽景區因推出“叫媽免費”活動,引來尷尬。一名年輕男子竟然帶了五個“媽”去遊覽,他帶的五個“媽”分別是親媽、乾媽、後媽、奶媽和姨媽,很多網友對這名帶五個“媽”的男子大加鞭撻。透過問題看本質才是最明智的。這個小夥子會買不起五張門票嗎?顯然不是!這只是給玩文字遊戲的景點上了一堂生動課。

  “門票經濟”只是表面的繁榮,降低門票表面上看有損失,但是要看如何算透這筆賬目,是死死盯著門票的高低,還是理智地算算大賬?一者,門票的降低,類似于我們生意經中的“薄利多銷”,在這種讓利於遊客的經營理念中,反而會因為人氣的積聚,增加了門票的收入。二者,遊客的來臨會帶來無形的收入,儘管這樣的收入沒有落進景點的腰包裏,卻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好處。“門票經濟”不是一塊肥肉,也早就該被拋棄,丟掉“門票經濟”芝麻的小損失,必定撿來“人氣經濟”帶來的連鎖反應的大西瓜。

  真心為了遊客好的話,很簡單,無需搞這活動,那優惠,直接在節日期間降低些門票錢才是最實打實的。帶“五個媽媽”逛景點尷尬了誰?看看誰的小臉更尷尬,更紅彤彤就知道了!

  玩文字遊戲的門票降價,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就是那幾塊錢和十幾塊錢就會形成蝴蝶效應。百姓的錢“金貴”著呢,一分錢也不願意亂花的。別讓一張小門票阻擋了地方財源滾滾的步伐。弄不好,這個小門票還會砸了“經濟發展”的大場子!不信,節後問問一意孤行的“鳳姐”就會明瞭。郭元鵬

  辯白

  優惠令摻水

  別只怪景區

  政府“優惠令”剛剛下達,景區就耍起了花招,真可謂“顏之厚矣”。“殺雞取卵”、“陰奉陽違”等詞彙也成了網友對此種行為的普遍評價。不過,景區花招迭出,難道只是景區一方的責任?我看未必。

  景區在“優惠令”上大玩文字遊戲,這與節假日旅遊高峰期不無關係。國民的旅遊熱情,僅僅靠少得可憐的“黃金周”才能得以釋放。“黃金周”期間,國民旅遊人次出現井噴式增長,而景區借這個機會,完全有底氣無視“優惠令”,大肆漲價。這裡面的邏輯很簡單:普通國民每年也就那麼兩三次出遊時間,但他們的旅遊需求卻是很強烈的,景區價格之於強烈的旅遊需求,邊際效應顯得極其微弱,門票價格只要在承受範圍內,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景區正是抓住了遊客的這種消費心理,才有了“坐地生財”的底氣。故而,景區耍花招,固然有其逐利衝動,但帶薪休假制度難以落地,遊客“集中式休假”,卻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景區“門票經濟”的衝動。

  另一方面,僅靠臨時性的行政手段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甚至,強制色彩濃厚的限價,還有可能引起市場型景區的逆反心理,將怨氣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危害消費者利益。再者,將“限價令”、“優惠令”等行政手段強加在市場型景區頭上,也破壞了市場自發調節的功能,導致“市場不是市場,公益不是公益”的混沌局面,從長遠來看,也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所以,景區“優惠令”含水,不能完全將板子打在景區身上。政府如何監督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地,如何制定長效穩定的旅遊發展機制,才是整治景區亂象的治本之策。王言虎

  ■三言兩語

  ●這些景區提前大漲價的根源大多都是規避《旅遊法》制約,因為此法修訂過後景區漲價就要“聽證”,於是各大景區漲價花招頻出。

  ——韓旭光

  ●不管哪一種漲價,都把遊客“宰”的“陣痛”,也宰的心理“逆反”。

  ——劉致遠

  ●據説,不少遊客不愛惜景區,其中就有“賭氣”惹的禍——讓你老漲價!

  ——張建祥

  ●國家發改委等到景區實現大漲價後才喊停,各大景區意思意思降價一點,既給了國家發改委面子,又有坐地漲價暴利之效,不是對降價惠民的忽悠麼?

  ——方量

  ●原本只有十元,然後漲到15元,在此基礎上再行“優惠”到十元至十五元區間的價格貓膩,所有善於玩這種價格騙術的商販,一概令人不齒,因為這只是一種障眼法。

  ——牛業竇

  ●既非明碼標價,又非實事求是的説漲價,這不是騙術又是什麼?

  ——吳俊麗

  ●《旅遊法》剛剛出臺“景區漲價要聽證”制度,但這一制度同樣能被地方操作成“逢聽必漲”,與水價、電價、氣價“逢聽必漲”一樣,民眾還是笑不起來。

  ——李大名

  ●雖然國務院早在2008年就頒布了《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帶薪休假制度難以落地卻是現實。如此,民眾就只好黃金周出遊,這還不給了景區“痛宰一刀”的機會?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