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2月25日電 題:海南旅遊零負團費“治”與“不治”陷兩難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海南獲批建設國際旅遊島3年來,旅遊業成為媒體曝光的“熱點”行業,深陷遊客投訴——媒體曝光——政府整治——再曝光——再整治的怪圈。追根求源,是該行業主要運營模式——零負團費惹的禍。
今年2月15日以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多個欄目連續披露海南旅遊市場高額回扣等亂象。一位海南旅遊官員稱之為近年來央媒最集中、力度最大的輿論監督。為此,海南將今年定為旅遊市場整治年。
“零負團費”是旅遊業一种經營模式。旅行社以成本價或低於成本的的價格接團,通過遊客購物回扣、自費景點提成等方式賺取利潤。實際操作中常成欺詐遊客、非法牟利的畸形促銷手段。
上世紀90年代,零負團費模式在泰國出現。本世紀初,該模式在海南出現,隨後在雲南及全國蔓延。2011年,國家旅遊局明確整治零負團費經營行為。
歷經多次市場整治後,如今海南發現面臨“治”與“不治”的兩難。
“不治”,零負團費運營模式下問題頻出,欺客宰客亂象難止,媒體一揭一個準,一波接一波的負面輿論讓海南疲於應付,形象受損。另一方面,行業利益窮盡,風險凸顯。
“治”,海南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零負團費遍及國內旅遊目的地甚至港臺等出境旅遊地,海南如何獨善其身?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海南可能引來被市場拋棄的危險。其次,與旅遊業關聯度密切的行業逾百,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10余個,海南重建經營模式,是否有“招”,是否有較強執行力的隊伍?再次,旅遊是海南支柱産業,産業鏈上盤踞著各種利益體,能否扳動這些既得利益,重建海南旅遊秩序?
海南省旅遊品質監督管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透露,當前海南零負團費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量大,以零負團費模式接團的比例超過八成;二是“坑”深,旅行社在客源市場惡性削價競爭,致使“坑”越來越深,海南地接旅行社向客源地旅行社“買團”成本最高達1600元/人;三是面廣,全國主要客源地組團來瓊的旅行社幾乎都參與了“零負團費”。
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孫穎坦言,當一個行業違規者高達九成,一定是市場運作的體制、機制,及政府的行業管理出了問題。
海南旅遊業界對此次市場整治充滿期待。海南省旅遊協會旅行社分會會長房新海稱,海南旅遊整治要用休克療法,重建産品結構。海南省旅遊協會景區分會常務副會長代國夫擔憂海南旅遊搞成“富人不願來、窮人來不起”,認為政府整治之餘要反思。
旅遊業界呼籲依法治理。海南省旅遊協會酒店分會會長張會發表示,整治別走偏,建立長效機制要講法律。海南省律師協會旅遊與房地産專業委員會主任李永濤認為,高額回扣達一定數量即是商業賄賂、非法攬客,整治市場要運用法律手段。
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孫穎認為,海南是特區,旅遊是海南特色産業,海南要打造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並承擔中國旅遊創新的職責,不能以普通旅遊地區的標準要求自己。要通過整治讓海南旅遊業贏得陽光下的利潤。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