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永好:建議國家表彰企業家,女兒接班情商很高
澎湃新聞記者 包雨朦
來源:澎湃新聞
4月22日,鄭州,在中國企業傢俱樂部、河南省商務廳共同主辦的2017(第十屆)中國綠公司年會召開間隙,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
在專訪中,劉永好多次談到當下中國經濟轉型大背景下,農村産業轉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他表示,新希望集團將抓住一二三産業聯動帶來的機會,發展冷鏈物流系統,建成國內最大的冷鏈配送網路,並打造出一個新的上市公司。新希望接下來的發展目標就是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時成為中國冷鏈物流企業的排名第一的企業。
以飼料發家的新希望集團,一直致力於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專訪中,劉永好表示,城市化的發展讓農村失去了一部分的務農人口,但同時也讓一些有知識、受教育的年輕人回到農村,成為新型農民。這部分群體給中國農村帶去了發展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的機會。
劉永好表示,傳統的金融體系設置了較高的條件從而限制了農村信貸的發展,使得這部分想要從事規模化農業生産的農村創業者無法獲得資金的支援。他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幫助農民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在農業領域耕耘了30多年,我們一直跟這些農民朋友打交道,他們在種地,他們種地的規模多大、價值多大,我們很清楚;他在養豬,他們豬的價值多大,能夠承擔多大的債務,我們也明白。我們轉型就是幫助這些養豬戶、養雞戶提供綜合的技術服務,而這個金融服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劉永好説道。
1982年下海創業的劉永好親歷了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30多年來的商海起伏,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有深刻的體會,他常常在各種場合為中國民營企業發聲和鼓呼,因而被稱作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言人。
劉永好在專訪中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去年國內民間投資增速有所下滑,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目前普遍遇到了信心不足的問題。他指出,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少數,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對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有沒有可能像每年召開科技表彰大會一樣,每年或者是每兩年進行一次中國企業家的表彰。表彰一些為國家、為社會、為就業、為稅收的增長、為出口、為創新、為變革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企業家。樹立一個這樣的一個風氣,讓人人都尊重科學家,也尊重我們的企業家這樣的話,我們的這個企業家的信心就會更足,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就會更好。”劉永好説道。
2013年劉永好辭任新希望六合(000876.SZ)董事長,將接力棒交到了海外學成歸來的女兒劉暢的手中。
“她得到了我們的企業家朋友的認同,而且她是我們這些二代企業家子女中間的好朋友和小頭目。大家都願意跟她交流,跟她交往,跟她一塊溝通,她也非常願意幫助大家,我覺得她這種情商非常好,不但有智商還有情商。” 談到女兒接手新希望六合以來的表現,笑容一直挂在劉永好的臉上。
不過,劉永好也指出,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劉暢也面臨了許多他所沒有經歷的困難和挑戰。首先是實體經濟轉型帶來的挑戰,其次便是,劉暢上臺以後面對很多比他年級大的“元老”,要考慮如何平衡老員工和年輕幹部任用之間的關係。
劉永好説:“這種産業轉型的挑戰,和幹部人員年輕化的挑戰,以及我們在這種更加網際網路化的時代,我們怎麼樣走在前列這又是個挑戰,我覺得對這些挑戰她很努力,她帶領一幫小夥伴正在拼,我覺得這是挺好的。”
在本屆年會上,劉暢也作為新希望六合董事長出席了多場論壇。
中國綠公司年會于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辦,致力於推動經濟的合理及長遠增長。每年有超過800位全球富有遠見、最具變革力的商業領袖、政界要員、學界權威、NGO組織代表和主流媒體人出席。中國綠公司年會已被公認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論壇。
以下為專訪實錄:
澎湃新聞:隨著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務農人口越來越少,中國的農業發展動力是不是也會因此減弱?您怎麼看待這一趨勢?農業新的發展機會在哪?
劉永好:務農的農民在逐步地減少,現在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這個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往後走都還有一定的空間。因為按照國際的發達國家的經驗,農業的務農的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幾,像日本、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地區,它們一般都不會超過百分之五,而現在呢中國還有30%-40%的人口在農村在從事農業。所以説從這個角度講,農村的人口轉移呢還有一定的這種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不會像前幾年那麼迅速,那麼大面積轉移,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呢,很多的年輕人、聰明的人年輕人都進城了,在城裏面要麼學習,要麼唸書,要麼舉家搬遷成為新的城市人,而農村有人説都剩下一些老人啊孩子啊,這種格局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呢,最近出現一些可喜的變化,就是説當農村的現代農業發展興起以後,使得我們在農業領域仍然可以規模化地運營、工廠化運營和現代化運營。而現代農業需要一些年輕的、專業的人才和企業家,而現在一些農村的青年,他們出去唸書或者外出務工幾年以後,打下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知識的年輕人以後又回來了,又到農村開始做現代農業,這種格局開始出現。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格局。
這個格局使得我們農村有了新式農民。這些新式農民,他們通常都受過較好的教育,通常都是很有理想,都比較勤奮,有企業家精神。他們做的跟以前做的都不太一樣,他們做規模化、做現代化,他們更接受新生事物。我覺得這一些新型農民的興起是我們中國農業發展的新的希望。
澎湃新聞:您一直在倡導用網際網路金融幫助農村發展,能否具體談談網際網路金融如何幫助農民發展農業?在這一過程中,能解決哪些傳統金融體系無法解決的問題?
劉永好:農村現在一批能工巧匠,一批到城裏邊掙了錢的中青年人回去以後,他們立志做現代農業,也就是説他們要麼承包運營了較多的土地,做一些特色的糧食蔬菜水果;要麼通過規模化的養豬、養雞、養魚來獲得更高的價值,而他們所謂規模化又給這種現代化和新的科學技術的應用結合起來。而這個時候呢,比方説養豬,可能會養一千頭豬,養一千頭豬的話呢,就需要這樣比較大的豬舍。而這個豬舍需要相當的資金,這個資金是不夠的。怎麼樣幫助農民獲得上百萬的建豬捨得資金呢?這就需要農村的金融的服務。怎麼樣為這些農民提供好的金融服務?這是考量我們的金融企業,也考量我們立志為農村服務的這些企業的能力。
而我們在農業領域耕耘了30多年,那麼我們一直跟這些農民朋友打交道,他們在種地,他們種地的規模多大、價值多大,我們很清楚;他在養豬,他們豬的價值多大,能夠承擔多大的債務,我們也明白。
通過網際網路金融能夠較好地解決成本高的問題,因為我們通過大數據、通過我們平時收集的他的徵信,他的養殖的格局以及他過往的歷史,來判斷是不是應該給他提供一些信貸,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保證等等。我覺得這叫農村的網際網路金融,我們就是這樣去做的。
澎湃新聞:您有一場分享是關於中國經濟轉型的,對於農業來説,在轉型中除了剛才説到的網際網路金融的力量,還需要哪些助力?新希望會怎麼做?
劉永好:其實推動農村和農業經濟轉型有很多點,現在國家提出叫做現代農業,做一二三産業聯動,什麼才叫一二三産業聯動呢?種糧食、養豬,這是第一産業,而這個糧食和肉蛋奶的深加工,這是第二産業,把這些産品推向市場賣給老百姓以及提供金融的服務,這是第三産業。
那麼這給我們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向,於是我們在這方面多做一些事兒。比方説,現在我們要把我們的肉蛋奶的産品不是簡單地推向市場,而是通過中央大廚房的方式進行加工,變成半成品和準成品再向我們數以百萬計的餐館和機關單位學校和公共食堂去推廣,讓他們拿來以後簡單地加加熱就能端上來,能夠供給大家食用。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一是效率提升了;第二,食品安全較好地得到保證。第三,那麼成本大;第四,這是一個規範化的、産業化的,又能夠幫助農民,又能夠更好地解決就業,我覺得這方面應該大力提倡。所以説我們在全力以赴來做中央大廚房建設體系。
第二個的話,有了中央大廚房建設這個體系,怎麼樣把這加工好的這些肉蛋奶和半成品、成品送給餐飲企業,送給老百姓呢?這叫冷鏈物流體系,而冷鏈物流體系需求是很旺的。過去這30多年來,我們新希望是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産品的生産商和供應商,所以説我們建了不少冷鏈物流設施,我們每個廠都有冷凍車、倉庫冷凍庫,但這些都各自為政,利用率並不高,效率也不高。
去年,我們做一個整合,把集團內的冷鏈物流、倉庫、冷凍的運輸車把它結合起來,組成新希望冷鏈控股企業,我們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這樣整合起來以後效率大大的提升。我們整合以後,市場上很多的這些中小的冷鏈物流體系,發現我們這邊的整合企業的價值很大,他們願意參與進來,通過合資合作和並購的方式,我們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在成都、昆明、貴州、北京、上海、廣東、湖北,我們又整合了數十家冷鏈物流的企業。這樣聯合起來以後,我們(形成)新希望冷鏈物流體系。我們制定規劃,希望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的時候成為中國冷鏈物流企業的排名第一的企業。
而他們聯合起來以後,能夠提供數千家上萬家機構,包括餐飲企業,他們需要的這些肉蛋奶半成品的配送、跨區域的匹配送,比方説在港口我們冷凍物流車通過幹線物流送到成都、湖北、鄭州。除了像這樣的一些主要的這個市場,我們既有幹線物流的體系,又有城市的配送,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配送。這個體系要相當大的冷凍物流的車輛,和倉儲和分銷體系這樣形成一張網,這張網非常便於有需求的企業和老百姓。
我覺得中國興起了巨大的市場,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他們對這個肉蛋奶製品的需求也提高了,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便利的本地的這樣的一個服務,而我們的冷鏈物流專業公司就能夠發揮這樣的專業作用。現在我們已經整合了包括四川、雲南、貴州、北京、上海多家企業,現在我們在西南是最大的,我們希望到今年底或者明年成為全國最大的。這樣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培育一個新的上市公司,叫新希望冷鏈物流這樣的一個體系。
澎湃新聞:有一種觀點認為網際網路和金融泡沫傷害到了實體經濟,您認為當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哪些方面?應該如何克服和解決這個問題?
劉永好:我是做農業産業、食品産業,我們做了35年,我們在這個行業規模已經非常大了。拿飼料行業肉蛋奶行業來講,我們已經做到了前列,但是現在明顯感覺到這個必須要轉型,有強大的壓力。這個壓力在於現在不單單是規模就能夠取勝的,我們要不斷地推出市場更加受歡迎的花色品種,要更加的便利我們的客戶,要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需求,而現在個性化的需求是更加碎片化的、更加多樣化的。這方面我們必須變革,而且這個變革中我們發現通過網際網路手段能夠極大地拉近我們和老百姓、市場的距離,使得我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我們能夠較好地捕捉市場的行情,使得我們能夠用以前想不到的一些措施和辦法來提高企業的效率,提升我們的産品的開發和老百姓的需求。
所以説,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把傳統産業的轉型和網際網路發展對立起來,我覺得是不太妥。所以説我們就主動地去擁抱網際網路。我們傳統企業去擁抱互聯,去應用網際網路的手段推進我們的轉型升級。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以後,可能我們又可能獲得新的一個成長期和新的機遇。
澎湃新聞:有人説您是中國民企的代言人,您覺得現在中國民企在當下的發展當中正在經歷哪些共性的問題?
劉永好:我1982年創業,93年的時候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做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已經25年了,這25年我每年都有提案,而這些提案或者建議都圍繞現代農業、圍繞農民的徵收,圍繞怎麼樣保護和支援推動我們民營企業的健康的成長,為産權的保護,為我們獲得公平的待遇,在圍繞這幾方面來做的。
所以説每年兩會的時候,我會接受一定的一些採訪,我好多時候都談關於民營企業的事。今天民營企業包括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們,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關鍵少數。怎麼樣幫助他們、支援他們,使他們樹立信心,在經濟轉型中度過暫時的困難,求得新的發展。我覺得這是重要的一個話題。那麼我也通過不同的渠道,在不同的環節,包括政府的交流溝通中我都講到,我們要保護企業家,保護企業家精神,他們是關鍵的少數,我們要尊重他們,要給他們保護,要保護産權,要尊重企業家。
我就談到有沒有可能像每年召開科技表彰大會一樣,每年或者是每兩年進行一次中國企業家的表彰。表彰一些為國家、為社會、為就業、為稅收的增長、為出口、為創新、為變革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企業家。這樣樹立一個這樣的一個風氣,讓人人都尊重科學家,也尊重我們的企業家這樣的話,我們的這個企業家的信心就會更足,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就會更好。
特別是去年上半年,我們的民間投資增速有所下滑,中央也派出了督察組來去督查來做調研,結果就發現了民營企業的信心非常重要,我覺得怎麼樣提升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這點非常的重要。
總書記在去年談到“親”“清”的新型政商關係,就是説我們的官員要和企業家親近,要幫助他們辦事,要克服這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事,要做他們的朋友。同時企業家和官員之間還有清清白白,我覺得這個表述就非常好。
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一些政策,保護産權、保護包括私營企業的産權,包括老百姓的産權,同時尊重企業家,保護企業家,我覺得這方面都做得比較好。特別是當一個企業,當一個企業的老闆出事的時候,企業不一定受牽連。等等這些,我覺得都比較好,這些都為我們的企業家們,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樹立了信心,我覺得這對未來經濟的發展更為積極的作用。
澎湃新聞:如何評價女兒接班這幾年表現?哪些方面做得讓您覺得比較驚喜?從目前的經濟條件上來講,劉暢這一代的企業家面臨的哪些挑戰是您當年所沒有遇到的?
劉永好:這幾天我們好多的企業家朋友在一塊聚,劉暢也來了,他們都誇獎劉暢,都在表揚我説劉暢培養得好,説劉暢很優秀,説劉暢敢擔當。一個80後的女孩,在一個有30多年曆史的、有六七萬員工的公司裏面做董事長,而且從事農産業、食品産業,這是非常難的。而且她是比較時尚的比較漂亮的,能夠願意去做這個事,並且沉下心來,腳踏實地,認認真真,也得到了我們的廣大幹部員工的認同,並且率領我們的年輕人在變革,在創新,也做出不少的業績,我覺得這非常難能(可貴)。
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個年輕人,能夠把自己有一個定位,我就跟她講,不管是養豬做飼料還是做時尚,都是做實業,我們實業都需要人。其實作為年輕人不是説你喜歡時尚,你喜歡唱歌,那才叫時尚,當你把我們的實體經濟真正實實把它做好。帶領我們這些員工為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取得成就的時候,這是最時尚的。她充分地認同也肯定了。
所以説她得到了我們的企業家朋友的認同,而且她是我們這些二代企業家的子女他們中間的好朋友和小頭目。大家都願意跟她交流,跟她交往,跟她一塊溝通,她也非常願意幫助大家,我覺得她這種情商非常好,不但有智商還有情商。我覺得這我看到了,是比較滿意的,所以説我認為這幾年劉暢的變化很大,取得了內部的認同,也得到外部的認同,她自己也得到極大的提升,她也非常高興。
當然了,對劉暢來説面臨的挑戰巨大,就是實體經濟在轉型,往哪方面轉怎麼轉,這是一方面。第二,(新希望)幾萬員工、六七萬員工,很多都比她年齡大得多,而他們是跟企業一塊進步成長的,怎麼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怎麼樣在信任他們、重用他們的同時,要引領一些年輕幹部的進步和成長,要把年富力強的人調動起來,讓他們成為公司的主力,這中間一定是有衝突的,是有矛盾的。怎麼樣平衡好這些關係,對她來説是個挑戰,這種産業轉型的挑戰,和幹部人員年輕化的挑戰,以及我們在這種更加網際網路化的時代,我們怎麼樣走在前列這又是個挑戰,我覺得對這些挑戰她很努力,她帶領一幫小夥伴正在拼,我覺得這是挺好的。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