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華西村第三代孫喜耀:曾考慮在外單幹 與王思聰電競

2017年04月21日 14:09:1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吳仁寶之孫孫喜耀:曾考慮是否留在華西村

  邁出華西村涉足網際網路第一步,曾考慮在外“單幹”;自稱責任感與父輩有差距;因繼承華西村傳統選擇“不張揚”

  在很多人眼中,華西村第三代孫喜耀的形象頗為神秘。老書記吳仁寶之孫、現任書記吳協恩之子,兩個孩子的父親、華西集團電競板塊操盤者……在吳仁寶之後,華西村的形象在個人身上的體現似乎變得越來越弱。

  4月11日,在華西村龍希酒店,新京報記者見到了身著帽衫的孫喜耀。由於工作原因,孫喜耀經常往返于上海與華西村,工作日大多在上海,週末則回來陪伴家人。

  從吳仁寶時代“工業強村”的理念,到現任村黨委書記吳協恩的服務業為重,再到孫喜耀手中操盤的網際網路與電競板塊,華西村的第三代正走在與其父輩祖輩不同的世界裏。

  走上管理層的孫喜耀,管理風格與前兩輩有很大的不同,他不再像“老書記”吳仁寶一樣頻繁開會,親力親為,願意給團隊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同時,他自稱在“責任感”方面不如爺爺和父親。

  孫喜耀也保持著華西村第三代“不張揚”的特質。當他接過王思聰的英雄互娛監事職務時,他並沒有繼承王思聰一貫的高調,他説,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給華西村集體打工,高調沒有具體的意義。

  孫喜耀與王思聰私下關係不錯,他私下稱對方為“老王”。2016年,王思聰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監事職務。離場前不久,孫喜耀成為公司監事。但相比王思聰,孫喜耀顯得低調許多。

  孫喜耀認為自己個性不屬於張揚的類型。“老王還沒結婚,所以他可以這麼做,而且這是他的一種公關、宣傳手段。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在孫喜耀眼裏,自己身份特殊,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在給華西村集體打工,高調沒有具體的意義。

  背靠華西村的“創客”

  2009年,由孫喜耀擔任總經理的江陰市華茂電腦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這是華西集團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一步。孫喜耀説,在投資過程中,江陰華茂更多是一個創業者的角色。

  2008年初,時年22歲的孫喜耀從澳洲留學歸來,走進位於江蘇江陰的華西村,也許未曾預見到數年後他所處的這個時代。

  從爺爺的“吳”姓過渡到“孫”姓,源自吳仁寶在吳協恩11歲時的一個決定,當年,吳仁寶將吳協恩過繼給村裏一戶兒子溺死的孫姓人家,孫喜耀的“孫”姓由此而來。

  2008年,華西村的轉型之旅剛剛走完第一個五年。“新書記”吳協恩正在嘗試跳出過去30年父輩“工業強村”的理念,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成為他眼中的重中之重。

  回國後的孫喜耀似乎恰逢其時,回國後,依照父親的安排,孫喜耀做了爺爺吳仁寶一年的秘書。在一年期滿之際,吳仁寶希望他今後能幫著村裏做一些與網際網路相關的事情,這一塊也恰好是華西集團的空白。孫喜耀也感覺到應該把自己興趣和事業結合起來。

  2009年,江陰市華茂電腦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這是孫喜耀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一個探索,同時也是華西集團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一步。

  在孫喜耀眼裏,這與吳協恩小時候對他的要求一樣。吳協恩希望,華西村第三代年輕人應該多摔跟頭:摔了不要緊,可以及時爬起來。

  儘早讓孩子進入社會磨煉,是吳協恩的育兒觀很重要的一點。比如在初中,吳協恩會鼓勵兩個兒子利用假期出去玩,有時候會送機票,讓他們自己出去。

  回溯孫喜耀在江陰華茂的履歷,吳協恩的“放養”狀態似乎仍是一種延續。八年來,江陰華茂從網站設計到投資網遊業務,都有嘗試。

  “在這個過程中,新書記比較開明。他覺得年輕人創業,這不只是針對我,包括我們村裏面年輕人創業,並不是説非要做到怎樣,而是允許失敗,在失敗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孫喜耀説。

  據工商資訊,江陰華茂從事電腦軟硬體、網際網路、數據庫等業務。另一方面,江陰華茂也在頻繁進行對外投資,包括無錫華西文化産業有限公司、蘇州晟豐軟體有限公司、江陰市網漫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主要為IT領域。

  孫喜耀説,江陰華茂在投資過程中,更多是一個創業者的角色,注重深度參與,而不僅僅為投資方。江陰華茂受華西集團100%控股,“華西元素”是江陰華茂對外推介的重點,在孫喜耀看來,有優勢就得利用好。

  當“單幹”遇上“村規”

  留學回國前,孫喜耀曾面臨著一份人生選擇:留在村裏還是自己單獨做一份事業。但在老書記的“村規”和父親的強烈要求下,他還是選擇了回歸華西村。

  在孫喜耀眼中,他覺得父親“很累”。“剛做書記的時候他外出,還沒下高速,接到老書記一個電話,就上高速又回來了。”因此,留學回國前,孫喜耀曾面臨著一份人生選擇:留在村裏還是自己單獨做一份事業?

  華西中心村對於人的凝聚作用一直不可小覷。華西中心村村委會副主任瞿全興曾告訴新京報記者,華西中心村現在有900戶,2000多人,基本都在華西集團工作。

  華西村黨委委員趙志榮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五年,華西中心村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回村工作的有149人,留學後回村17人,只有6人大學畢業未回村。

  除了高福利,村裏還有一條老書記吳仁寶在位時留下的規定,凡是在華西集團上班的幹部,其家人不得在外面做私人生意。用吳仁寶的話來説就是幹部不得搞“一家兩制”,更不允許搞“一人兩制”。否則,就會造成集體資産流失,導致“富了和尚窮了廟”。

  按照這條規定,假如孫喜耀選擇“單幹”,自己將不能享受華西村的福利,也不能繼承上一輩在華西村的股份和分紅。

  4月11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華西村年輕人,他們在外面受過高等教育,都選擇回到華西村工作。在他們看來,華西村有産業,在上輩搭建好的平臺中完成自己的事業,遠比自己創業要容易。

  最後決定留在華西,是父親的要求。“在大家長制的家庭中成長,父親權威特別重,他讓我和弟弟回去,而且我們當時已經過了叛逆期。”孫喜耀説,後來慢慢地思想也有所轉變,不再是只為了自己。

  “長輩們為華西付出這麼多,這種狀態本身也應該延續下去,去為華西做出一些貢獻。”對於華西中心村民,孫喜耀不願意稱其為村民,“在我們看來,從小在農村長大,親戚、熟人盤根交錯,回華西村工作也不再抗拒,現在自己反而更想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情。”

  在工作中,孫喜耀有時候也會感到壓力。壓力不是來自工作本身,而是覺得工作做不好,會給村裏人丟臉。

  曾抵觸擔任爺爺的秘書

  初入華西村的孫喜耀被安排擔任老書記吳仁寶的秘書,老書記淩晨三四點開會的習慣曾令他感到“抵觸”。獨立做企業後,他選擇更多給予團隊自由和信任。

  在華西村,人們習慣稱吳仁寶為老書記,吳協恩為新書記,孫喜耀也不例外。

  作為華西村第一代,吳仁寶喜歡開會,想到哪些工作要佈置,就召集村幹部開會。

  此前一篇報道描述了吳仁寶的一次開會場景。1992年3月1日淩晨3點鐘,華西村主要的村幹部接到總機通知,參加緊急會議。在會上,吳仁寶宣佈了他對時局的判斷:鄧小平講話了,經濟要大發展。

  他進一步判斷,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原材料漲價,於是定下了“借錢吃足”的策略。沒過多久,原材料價格果然上漲。外界盛傳“吳仁寶開了一個會,賺了一個億”。這筆財富,成為華西村騰飛的第一桶金。

  華西村村委副書記孫海燕回憶,老書記在任的時候,開會是常態,更多的事情是他親力親為,一天一個會甚至幾個會很常見,有時候甚至淩晨三四點開會,這是他的管理風格,這與歷史環境有關。

  對於擔任吳仁寶的秘書,孫喜耀坦言自己曾經有些抵觸。“我當時其實不是特別願意,因為老書記的作息習慣我們都知道,淩晨三點四點就起來聽新聞,他的正常的一天就開始了。我覺得自己應該堅持不下來。”

  後來,父親吳協恩告訴孫喜耀“只要一年”,他才想“應該能咬牙堅持”。

  在吳協恩看來,與上一代相比,自己這一代人管理風格更多是服從工作分配,同時還有點癡情,人情味相對比年輕人更重一點,在安排工作上,會照顧村民感受。

  不過,孫喜耀仍然認為父親“很累”。他説,在父親年輕的時候,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有大把的私人時間和朋友在一起。但做書記之後,他整個生活習慣發生了180度轉變,基本上沒辦法再離開華西。

  從去年開始,華西集團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人事改革。“制度化以後,企業就不會照顧村民,該照顧的則交由村委會照顧,這樣分得更清,對企業更有利。”吳協恩説。

  這在孫喜耀身上也有體現,目前操盤的電競板塊公司,華西人佔比很少,主要通過社會公開的方式進行招聘。在資金方面,會通過社會化融資,華西集團在公司中則只是一個股東角色。

  孫喜耀的管理風格與父親也有所不一樣,他給團隊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很多具體的業務,都讓團隊去發揮完成,後來發現效果比較好。主要是得找到正確的人,就像華西一直在強調的,做企業做事業,不能讓外行領導內行。”孫喜耀説,在開會上,也會更加制度化。

  吳協恩認為,第三代華西人更注重結果導向,分工更明白更清楚。“這是好事情,年輕人思想更獨立,願意接受這種方式,機會平等,更注重公平。”吳協恩説,不把權力集中在一人手裏,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也順便可以把矛盾分解下去。

  與王思聰共同電競

  2016年,熱愛電競的孫喜耀接過了王思聰留下的英雄互娛監事一職。但與王思聰不同的是,孫喜耀顯得低調許多。他説,自己是在給華西村集體打工,高調沒有具體的意義。

  和大多“80後”一樣,孫喜耀對遊戲的喜愛,始於小學時期的電腦單機遊戲。此後,風靡數年的暴雪公司遊戲War3、DOTA更是校園時期團體對戰的必備項目。

  在澳洲留學期間,孫喜耀會和宿捨得同學一起玩遊戲“開黑”。對於兒子玩遊戲,吳協恩是一種放任的狀態。一次,孫喜耀同學的母親告訴吳協恩,自己兒子在澳洲的一次遊戲競賽中得了15名,吳協恩有點失落,“我兒子也在玩遊戲,最起碼要玩出名堂才行啊!”

  後來,吳協恩得知孫喜耀得了第一名,他的顧慮才打消。

  回國後不久,孫喜耀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張宇。後者有十餘年遊戲從業經驗,先後任職第三波遊戲谷GM,網易網路遊戲産品經理、騰訊互動對戰平臺總監。

  2012年,孫喜耀與張宇共同成立耀宇文化。在之後的幾年中,耀宇文化引入包括江陰華茂、廣州華多、光大體育等投資機構,並於2016年掛牌新三板。

  耀宇文化利用旗下品牌MarsTV從事電子競技賽事運營和相關賽事視頻製作業務。同時,孫喜耀創立火貓TV,從事遊戲視頻直播業務,與完美在中國大力推動dota2電子競技的發展。

  孫喜耀另一個身份是EHOME電子競技俱樂部董事長。EHOME是中國電子競技歷史上最老牌的職業俱樂部之一,2012年因多方面原因投資人撤資,俱樂部被迫解散。後來經孫喜耀介入重組,實現回歸。

  耀宇文化公開轉讓説明書顯示,孫喜耀除了在電競行業佈局,還涉及股權投資、廣告、電腦、影視等板塊。

  在電競領域,孫喜耀繞不開的一個人是王思聰。

  王思聰對電競的感情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王思聰就在微博上宣佈自己進入電競領域,收購了瀕臨解散的CCM戰隊,組建了IG俱樂部。2015年,王思聰繼續著自己對電競的這份“感情”,先後成立了香蕉計劃、熊貓TV等多家公司。

  同在2015年,英雄互娛發佈公告:王思聰增補為英雄互娛監事,入股英雄互娛。一年後,王思聰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監事職務。離場前不久,2016年4月,孫喜耀成為公司監事。

  孫喜耀與王思聰私下關係不錯,他私下稱對方為“老王”。但相比王思聰,孫喜耀顯得低調許多。

  孫喜耀認為自己個性不屬於張揚的類型。“老王還沒結婚,所以他可以這麼做,而且這是他的一種公關、宣傳手段。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在孫喜耀眼裏,自己身份特殊,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在給華西村集體打工,高調沒有具體的意義。

  吳協恩也會時常提醒孫喜耀,雖然粉絲經濟也是一種商業形態,但兒子的另一個身份是華西人,不應該太張揚,踏實做事就好。也正因為如此,孫喜耀極少在媒體面前露面。

  不張揚,是包括孫喜耀在內的華西第三代共有的特質。新京報記者接觸的近十位年輕人,他們大多已經走上管理崗位,但言談中依然比較謙遜。

  在華西村村委副書記孫海燕看來,華西新一代年輕人條件優越,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車子,但一直沒有張揚的性格。

  “在享受優越的物質條件同時,也有自己的底線,這種底線是老書記一代人塑造的,是環境氛圍造就的。”孫海燕説,這種性格,在村風、家風的潛移默化中一代代傳承。

  和父親聊天“無家事”

  吳協恩説,和兒子聊天沒有家事,主要針對工作。但具體的事務,自己不會去插手。

  成長環境不同,華西村“第三代”也具有前兩代人不一樣的特質。

  吳協恩曾經開玩笑地問兩個兒子,以後要不要接自己的班,兩人異口同聲説不要。

  “他們很早就知道,華西村的書記不太好當。”吳協恩説,實際上自己早就想好了,對華西年輕人放開手去培養,不刻意針對某一個,實際上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在孫喜耀看來,自己背負的責任感與父親有差距。父親做了書記之後,孫喜耀明顯感覺他整個人壓力變得很大,會把集團、村裏的事情都背負到身上去,覺得自己必須要這麼做才能讓村裏面發展得更好。相比父親和爺爺,自己身上的使命感會少很多。

  “老書記當時給自己制定了‘三不’,其中有一條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資。新書記也在學習,包括從2013年也開始放棄了個人獎金,拿只有基礎保障的基本工資。”孫喜耀説,如果自己做到這種奉獻力度,是可以,但是肯定沒有像他們這樣心甘情願地付出這麼多。

  剛工作時,孫喜耀承認和父親有一些代溝。“我沒有體驗過他經歷的很多事情,有時候也會對父親的想法進行反對。現在創業這麼多年,該碰到的事基本上都碰到了,所以反過來看,覺得他們老一輩的經驗還是很寶貴。”

  操盤華西村電競板塊後,孫喜耀會和父親交流管理經驗。吳協恩不會和孫喜耀交流電競領域細節,而是針對創業本身提一些建議。

  “更多的是企業發展情況,對IT方面的設想,有的時候會敲敲邊鼓。”吳協恩説,和兒子聊天沒有家事,主要針對工作。但具體的事務,自己不會去插手。

  在外界看來,因為有更高的學歷背景,更開闊的視野,第三代華西人,擁有上一代人不具備的條件,但孫喜耀卻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人。

  孫喜耀的不自信,來自於和前輩的比較。“你看得越多,就覺得自己做的算不了什麼,包括跟父輩比,跟祖輩比,肯定是缺乏自信的。”

  “我們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接受新鮮事物比年紀大一些的人速度快一點。” 但和父親、爺爺相比,孫喜耀感覺也沒快多少,去年華西村電競板塊牽手英雄互娛,還是父親最先提起的這家公司。

  對於華西年輕人,吳協恩持包容態度,他不認可“富三代”這樣的標簽。“不要埋怨年輕人,《三字經》中有説‘子不教、父之過’,下一代如果説幹得不好,應該找我們的原因,因為我們是榜樣。”

  吳協恩認為,年輕人不論在哪個行業,只要有上進心就好,因此,他倡導給年輕人機會。“老的教育總是引導年輕人要有奉獻精神,那也不行,既要奉獻,也要讓他們實實在在看到東西。”吳協恩説。

  新京報記者 徐偉 實習生 劉新風 江蘇江陰報道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