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9日訊 (記者 溫濟聰) 近一段時間以來,振興實體經濟成為了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其中製造業的發展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製造業自身存在著許多問題和短板,我們需要針對這些制約製造業發展的屏障構思出一條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道路。
變革發展之障
過去的中國製造企業大量的採用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以解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問題,這在改革開放的時期對中國經濟的騰飛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例如國內市場被跨國公司搶佔,出口利潤被外商大量盤剝,而想要得到的高新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卻是寥寥無幾;同時由於中國的法律制度缺乏對智慧財産權的嚴格保護,整個國家缺乏科技發明創新的土壤,絕大多數企業不注重科技研發,雖號稱“製造業大國”,實際上相當於世界的加工廠;産能過剩也是中國製造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有統計顯示,中國目前總共有24個行業,但其中的21個已經有産能過剩的問題。紡織業、服裝業、鋼鐵業都是産能過剩的代表性行業; 成本不斷增加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漲壓力增大。最近十年,製造業平均工資年均上漲14%,2006年以後出現加速上漲態勢,超過了總體平均工資漲幅。
這些困難和問題成為了制約製造業變革發展的屏障,我們需要新的技術和強大的決心突破困頓,實現變革。
工業網際網路——新時代曙光
工業網際網路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網際網路連接融合的結果。它通過智慧機器間的連接並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體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産力,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
它雖然由美國最先提出,但技術無國界,不同的國家對它都有自己的理解,國內智慧製造領先企業易往資訊是這樣理解工業網際網路的:在過去,生産商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預測未來市場趨勢,往往可能不那麼準確。有時商品會造成大量庫存,有時又供不應求。盈利能力並沒有被最大化。製造企業在新環境下應該主動出擊,去準確的把握住時代變化,當資訊技術革命到來,依託于大數據平臺我們能更準確的分析消費者的行為,他們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産品,個性化定製成為新的刺激消費的興奮點,工業網際網路在商業流程上極大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經銷商和製造工藝向扁平化發展,同時利用更先進的技術,使用更少的資源,達到效益最大化。整個製造業環境正在改變,商業與製造業共榮的生態圈正在被建立。在這個生態圈中,既有聯繫緊密的商業鏈條亦有先進的製造生産技術,在未來管理者不再需要時刻蹲守在工廠中,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能洞悉生産車間內的一切情況,MES監視生産的每個環節,APS高速運轉的大腦準確計算著每個生産步驟和節拍,WMS和SCM科學管控著企業的倉儲和物流系統,資訊化的解決方案打造了一座透明工廠,所有的生産數據和資訊都清晰可見,有了這些支援,生産企業才能根據需求和生産情況的變化快速反應做出及時、準確的調整,從而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這就是柔性化生産的獨特魅力,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工業網際網路方能實現。
黎明劃破漆黑的夜空帶來嶄新的問候,工業網際網路引領製造業成就破局之路,在其中需要我們的大智慧、大決心、大勇氣。我們希望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走上這條道路,帶領我們中國製造業走上世界之巔。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