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百貨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對比(製圖:中國網財經)
曾經風光一時的百貨業,如今深陷業績寒冬。“外資百貨第一店”百盛日前發佈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將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100%,原因直指中國消費意願疲弱。
與此同時,新華百貨、海航基礎、三江購物等6家在A股上市的百貨公司也發佈了半年報,凈利潤全線下滑,其中新華百貨下滑幅度高達七成,而下滑的原因也毫無例外的歸結于“市場環境及消費低迷”。
在此背景下,各大百貨企業主動尋求升級轉型之路,有的“自斷雙臂”線下變革,也有的義無反顧擁抱網際網路。不過,有私募人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哪種轉型模式都在摸索期,且現在成功的案例非常少,也就是説,百貨業重生前的陣痛將會持續。
百盛上半年虧損同比增超100%
儘管採取了大規模關店等措施,但百盛業績虧損態勢似乎並未得到扭轉。百盛近日發佈盈利預警,預計公司中期虧損較去年同期或超過一倍,2015上半年虧損金額為2325.8萬元。至於連續兩年中報虧損的原因,百盛均表示主要由中國內地消費意欲疲弱所致。
事實上,百盛業績自2010年以來就開始滑坡。數據顯示,百盛集團2011年凈利潤為11.53億元,2012年下滑至8.8億元,2013-2015年則為3.72億元、2.46億元和-1.83億元,也就是説,在過去短短五年時間裏,百盛凈利潤下滑了1.16倍。
新華百貨凈利潤大降7成 機構下調評級
外資百貨遭遇入華以來最艱難時期,國內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wind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5家百貨業上市公司發佈了半年報,其凈利潤可謂是全線下滑,其中新華百貨凈利潤下降近7成。
新華百貨半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7.49億元,同比下滑0.7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98萬,同比下降69.26%。至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新華百貨證券部相關人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宏觀經濟疲軟,百貨業態東方紅店不再續租及超市業態部分店舖策略性關店等因素所致。”
新華百貨為了支援控股子公司青海新華百貨發展,向其提供了9000萬元的三年期借款,同時收購了銀川新華百貨老大樓有限公司,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至於下半年公司還有沒有重組計劃,上述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的工作人員稱“沒有”。
由於業績不佳,多家主流券商在最新研報中對新華百貨進行了降級。光大證券稱,鋻於公司短期經營情況壓力較大,且前期漲幅較大估值存在壓力,將其評級下調至“中性”,6個月目標價25元,而昨日新華百貨的收盤價為25.03元。
“斷臂”求生:新華百貨半年關店17家
除新華百貨以外,海航基礎、漢商集團、杭州解百、匯嘉時代、三江購物等A股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也紛紛出現下滑,下滑幅度為69.26%、50.38%、32.83%、20.52%、19.31%和1.73%。
由於生存環境面臨著嚴重挑戰,百貨企業多數選擇了“斷臂求生”。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百盛在中國關閉的門店數量接近10家,僅今年上半年就關閉了經營約20年的重慶大坪店和開店22年之久的西安東大街店。官網數據顯示,百盛目前在全國共有56家門店,而北京運營的僅復興門、常營和太陽宮3家。
新華百貨也在半年報中強調,報告期內公司關閉了7家超市店舖,10家電器業態店舖。而萬達百貨在2015年就一口氣關閉了56家店舖,天虹商場關閉4家,王府井、銀泰百貨等公司也均關閉了1家。
多角度轉型:重生前的陣痛將持續
除了關店,百貨企業也在積極進行轉型,“觸網”成為各大公司的發力點。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除深居新疆的匯嘉時代外,其他百貨企業均將“發展線上業務”列入未來戰略計劃中。其中百盛、王府井等公司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新華百貨在京東開設店舖,銀泰則與天貓則與展開戰略合作,意圖打造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O2O模式。
另外,百盛還與多家知名餐飲品牌擁有者簽訂獨家特許經營協議,與韓國衣戀共同投資1億元成立合資公司進軍生活廣場;王府井也在年初擬定增30億,用於哈爾濱、鄭州等地的購物中心項目建設。
不過,有私募人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百貨行業仍在轉型摸索期,且現在真正轉型成功的案例非常少,也就是説,百貨業重生前的陣痛將會持續下去。據了解,不少百貨企業的“線上”幾乎處於“半死不活”狀態,比如百盛線上銷售的女士箱包品類中僅有一個品牌,女裝品類中也僅有兩個品牌。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