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奧運會志願者在乘坐裏約地鐵4號線列車。 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攝
裏約奧運會開幕已經進入倒計時,有關奧運會的報道逐漸開始佔據媒體版面。由於距離遙遠、文化差異大,巴西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説還有些陌生,但這並不妨礙“中國製造”在海外市場馳騁。從奧運場館到軌道交通,從奧運紀念品到通信保障,裏約奧運賽場內外處處閃耀著“中國元素”。對於中國的大小品牌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場行銷的大戰場。
“中國製造”延伸長度
儘管裏約奧運會準備過程中的“槽點”比較多,但奧運場內場外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已經讓中國成為了本屆奧運會的最大贏家。
比如,有“奧運地鐵”之稱的裏約奧運投資最大的基建項目地鐵4號線上,行駛的是由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列車。新華社文章稱,這是“中國製造”在南美洲的“長度”又一次延伸。
在奧運場館和奧運村的建設過程中,“中國製造”的工程機械出力也不少。在奧運比賽場館的工地上可以看到,各種重型機械上的“三一重工”、“徐工”、“中聯重科”、“雷沃重工”等中國企業的標誌清晰可辨,它們承擔著砂石物料裝卸、運輸、硬岩掘進、破碎、叉木等多種重負荷工作任務。
中國體育服裝品牌361°,成為裏約奧運火炬手、志願者、技術人員等的服裝供應商。另一來自中國的品牌——格力電器成為本屆奧運會官方供應商。格力空調産品將覆蓋比賽場館、奧運村、媒體村、配套酒店和機場等。它們也是本屆奧運會官方供應商中僅有的兩家中國企業。
為確保裏約奧運順利進行,巴西還向中國同方威視公司採購了260台(套)行李和貨物掃描設備,用於裏約奧運場館的安保工作。
不僅“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也在為裏約奧運的成功舉辦助力加油,國家電網全力保障奧運供電安全,華為公司為裏約奧運提供全方位通信保障服務。
裏約奧運期間,中國産渡輪將遊弋在美麗的瓜納巴拉灣,成為裏約奧運一道亮麗的中國風景。本屆奧運會的官方徽章和吉祥物維尼修斯等,則産自幾朝元老、著名“奧運”企業華江文化。
無論是頂級贊助商,還是在週邊打“擦邊球”的小贊助商,都在通過奧運展現自己的影響力,不斷衝擊觀眾們的視聽神經。
有媒體表示,無論哪一場比賽由哪些國家奪得前三名,頒獎臺上將升起的國旗全都是“中國製造”。無論本屆奧運中國能奪得多少面獎牌,毫無疑問,都是裏約奧運最大的贏家。
奧運行銷贏在押對寶
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第一次賺錢”的奧運會以來,奧運經濟越來越火。而如何借奧運之機順風揚帆,進而挖掘市場商機、打造黃金品牌、超越競爭對手,也成為全球企業的“同題作文”。數十年來,選手們貢獻了為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案例,而“奧運行銷”也成為學界、業界必須直面的“重頭戲”。
“眾多廠商將奧運會作為品牌行銷窗口。”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儘管參與奧運對提升訂單有限,但可以提升全球知名度。
不過,這種“競賽”成本高昂,門檻極高,而且未必“讚而有助”。有統計數據表明,以往奧運會贊助企業達到贊助目的和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比例是1比9。
當然,不同量級的企業有不同的玩法。除了超大型企業一擲千金,中小型企業也越來越熟練地“打擦邊球”、借勢行銷,甚至連街邊的店舖都能“機智”地與奧運套近乎。
為避免高額贊助費,部分廠商選擇“打擦邊球”。主要生産LED顯示屏及LED照明産品的洲明科技于7月2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有部分産品參與巴西奧運會項目。大華股份則是裏約奧運會X射線安檢設備的主要供貨商。
贊助國內奧運代表隊則是另一捷徑。5月22日,光明乳業宣佈啟動奧運行銷項目。今年1月,光明乳業與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簽約,成為其官方戰略夥伴。曾在歐洲盃豪擲重金的海信此次跟隨中國國家體操隊“出征”。
這種借力無可厚非,但收效有多大則難以衡量,奧運行銷“賠本賺吆喝”的論調也一直不斷。此外,各種打著奧運名頭的行銷活動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奧運行銷同質化日趨嚴重。而這不僅會稀釋奧運行銷的公眾關注度,缺乏創意支撐的一哄而上甚至還有可能會引發反感。
世界奧運行銷大師麥克爾·佩恩曾評價中國品牌在奧運會中的表現:“中國贊助商中,那些有創意、有水準、真正能夠在奧運行銷史上留下一筆的作為寥寥無幾。”
業內人士建議:在開展奧運行銷時,不應把目光局限在16天的比賽上,而應該結合奧運前、奧運中和奧運會後,進行廣告、公關、線下活動、産品創新等系統的規劃和宣傳,做到即便在賽場之外,依舊能夠借勢奧運,且風險更低,回報也相對保險。(徐曼曼 綜編)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