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廣州一市民投資近10萬元購買網絡關鍵詞 懷疑受騙報警

2016年07月08日 13:25:1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有市民投資近10萬元購買 懷疑受騙報警

  “花幾萬元購買網絡關鍵詞,可能為你帶來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收益。”當這種機會放在你面前,你會心動嗎?日前,家住廣州番禺的周阿姨聽到這樣的宣傳後,就花了近10萬元購買了幾個網絡關鍵詞,打算等關鍵詞升值,以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高價賣出。但如今,周阿姨不僅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獲利,還負債累累,懷疑自己遭遇了騙局。

  文/廣州日報記者申卉 圖/廣州日報記者陳憂子

  家住廣州番禺區的周阿姨今年63歲,在鐘村經營一家裝飾材料店鋪,做地板生意。為了給自己的商鋪打造“線上平臺”,增加網絡曝光率,她這幾年一直為此忙碌。

  在周阿姨家里,擺放了名目各異的證書——“關鍵詞注冊證書”、“域名注冊證書”、“移動App服務證書”、“網站建設書”……為了這些證書,她前後花了近50萬元。如今,她坦言這一切像一堆廢紙似的,不僅沒給她帶來半點收益,還可能面臨著投資打水漂的困境。

  近10萬元注冊關鍵詞

  對方說,如果注冊的關鍵詞成了“熱詞”,會吸引買家來收購,價值達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事情要從2011年說起,周阿姨偶然收到短信,有網絡公司實名邀請她參加在廣州五羊新城某酒店召開的網絡經濟峰會。對方稱,峰會免費入場,將研討互聯網經濟下,中小企業如何進行管理,尋找發展機會。

  “我們對網絡什麼都不懂,但現在都說是互聯網時代了,也希望我的企業能線上線下一起發展,想要學習學習。”于是,周阿姨欣然前往,卻沒想到這成了她噩夢的開始。

  會上,“專家”告訴參會的學員,要想在互聯網經濟中贏得機會,就要懂得在互聯網打開知名度。線下商家可以通過購買注冊“網絡關鍵詞”來增加企業在網上的曝光率。不僅如此,如果注冊的關鍵詞打開了知名度,成了“熱詞”,還可能吸引買家來收購,價值達數百萬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周阿姨坦言,自己對科技、網絡都是一竅不通,但聽說不僅能打開銷路,還可能賺大錢,自己心動了。

  她說,2011年4月,她在一家名為“宜×”的科技公司分別花3萬元(10年)和6000元(2年)注冊了“復合地板”和“地板超市”兩個關鍵詞。第二年,她又在另一家名為“中×”的網絡公司,花6萬元(3年)購買了“旅遊超市”、“地板超市”兩個關鍵詞。

  “公司說不僅能幫我打造網絡平臺,每年還可以有廣告分成。”周阿姨說,對方還告訴她,公司與很多大的網站都有合作,能夠讓搜索引擎將這些關鍵詞“推”上去。

  轉讓一次都沒成功過

  而且,她還為了辦理相關認證手續、合作開發等,前後投入20多萬元。

  很快,周阿姨就等到了“傳說中的高價轉讓”。注冊關鍵詞沒多久,她就收到了不少網絡公司的“電話轟炸”,聲稱希望收購她手中的關鍵詞。“四川、武漢、北京、上海什麼地方的都有,有網絡公司說,有香港集團想以1000萬元收購我手上的關鍵詞;也有的說,大連的一家石化集團想以800萬元的價格轉讓我的關鍵詞。”

  然而,這麼多年來,周阿姨一次都沒有真正轉讓成功過。

  周阿姨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最終沒實施的轉讓關鍵詞“三方協議”。文件中稱,周阿姨將通過鄭州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將“復合地板網”的關鍵詞資源以350萬元人民幣轉賣給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周阿姨說,手握這些“熱詞”,每一次她都以為“賺錢機會”就在眼前,但她跑遍了全國卻沒獲得一分錢的轉讓收入。相反,她還為了辦理相關認證手續、合作開發等,前後投入20多萬元。

  周阿姨說,各種認證手續、合作開發的名目繁多,“什麼打開5G端口,開發行業平臺……”雖然年過六旬的她對此一竅不通,“但對方打著工信部扶持中小企業、打造民族行業平臺的名義來忽悠,聽起來都很有前景。”而當辦完認證等手續之後,她卻發現,買家總會以各種理由搪塞,像是說手續不齊全等拒絕交易。

  “前後有票據的就花了48.6萬元,全都打了水漂,欠了銀行一屁股債。”周阿姨說。為了買“網絡關鍵詞”,自己辦了六七張信用卡來周轉資金,如今已經欠下30多萬元。周阿姨稱,為投資的事,她已被家人責怪。目前,她已向南村派出所報警。

  報料人:陳先生 獎金200元

  中介公司:“你遇到騙子了”

  周阿姨稱,她曾在廣州一家名為“中×網絡”的公司購買關鍵詞,但去年10月已經中止了合同,對方也退給她部分款項。

  記者看到,這家公司的官方網站顯示,公司成立于2004年,總部位于北京,是中國搜索引擎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據新京報報道,今年6月,中×網絡由于“公司客戶和投資者的多封舉報信反映其存在諸多的問題”而被“踢出”新三板創新層。據了解,中×網絡是唯一一家因“公司客戶和投資者舉報反映其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等”而調整出創新層的企業。

  記者查詢後發現,該公司旗下有關鍵詞交易平臺,的確挂出了各種關鍵詞出售的信息。在平臺上,也有周阿姨的兩條“關鍵詞”,分別以8萬元和9萬元正在出售,不過訂閱量僅是個位數。而針對周阿姨所言,當記者向該公司提出採訪要求時,對方卻聲稱不接待記者採訪。

  隨後,記者又按照周阿姨提供的“三方合同”,致電當中的中介方鄭州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想要購買周阿姨“關鍵詞”的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沒想到,剛接通鄭州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康總,對方就大吐苦水:“你遇到騙子了,最近我們總是接到這樣的電話,但我從來沒有發過這樣的協議。”

  隨後,記者聯係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也表示公司從來沒有“相關業務”,也不可能購買這類關鍵詞。

  專家:關鍵詞無法定壟斷權

  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數字文化產業工作組組長包冉告訴記者,從理論上來說,通過關鍵詞競價的確是網絡搜索引擎的收入來源之一。然而,主流搜索引擎絕不會將網絡關鍵詞包裝成投資產品進行售賣,提醒投資者警惕陷阱。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謝永江介紹,在周阿姨的案例中,如果網絡公司從售賣關鍵詞到詢價都涉及串通的虛構事實,導致投資人做出錯誤的行為,這的確構成詐騙。不過,如果各個行為屬獨立的個體,網絡公司也的確幫投資者進行了“平臺維護”,就只能算是商業行為,很難確認投資者是落入了詐騙陷阱。

  謝永江介紹,關鍵詞不同于商標或域名有注冊係統,不具有法定的壟斷權,這就是說,“你在某個搜索引擎注冊了優先關鍵詞,並不代表你在其他公司有優先權。”他說,投資者應審慎決定,或請律師調查。

  ■案例鏈接

  買賣關鍵詞

  串通來詐騙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北京一中院宣判了一起“網絡關鍵詞”詐騙案,這起案件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涉案人數最多的合同詐騙案。據報道,中網互贏公司利用“網絡關鍵詞”詐騙了259名被害人8000余萬元。北京一中院以合同詐騙罪一審判處該公司全國行政總監石淑榮有期徒刑12年,其他50名被告人分獲有期徒刑11年到2年不等的刑罰。另有11名被告人被定罪免刑。

  據檢察機關起訴,中網互贏公司總經理劉曉強指使被告人石淑榮等62人,誘騙被害人王某等259人在該公司完善關鍵詞網絡資源,購買付費業務,以此騙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0余萬元。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直銷部的銷售員通過總經理提供的客戶名單,給客戶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轉讓“關鍵詞”。如果客戶需要,商務部員工冒充買家給客戶打電話,謊稱欲高價收購客戶的“關鍵詞”,如果客戶同意,再謊稱客戶的關鍵詞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此後再由直銷部員工與客戶聯係,謊稱幫助客戶完善“關鍵詞”,收取客戶錢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