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遏制“吃白菜心”式開發

2016年07月07日 08:37: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近日,工程車輛在二連浩特鐵路貨場裝運鐵礦石。7月1日起,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包括鐵礦等礦產資源在內的多種資源,稅收將實行從價計徵。新華社記者連 振攝

  作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稅收,資源稅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作用被寄予厚望。專家表示,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將有利于穩定地方財力,有利于當地恢復生態、改善民生,有利于地方政府給予謀求轉型升級的行業和企業更多支持,進而推動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從7月1日起,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這一綠色稅收將如何撬動綠色經濟?如何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何優化稅收徵管全流程?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財稅部門和多個試點企業。

  遏制“吃白菜心”式開發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資源短缺現象日益突出。以礦產資源為例,我國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的58%,但在煤炭等資源開採時,卻普遍存在尋找富礦、丟棄貧礦的“吃白菜心”現象,造成資源嚴重浪費。此次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將有助于徹底根治這一頑疾。

  改革後,將實施從價計徵,對資源賦存條件好、價格高的多徵稅,條件差、價格低的少徵稅。“以玄武岩為例,外觀好、硬度高、價格高的玄武岩,會多徵稅;外觀差、硬度高、價格低的玄武岩將少徵稅。可以通過價格杠桿,促進企業合理利用資源。”江蘇省溧陽地稅局局長彭瀅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說,隨著礦產品價格波動幅度加大,使資源稅與反映供求關係、稀缺程度的資源價格挂鉤,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稅收自動調節體係,克服礦產品資源稅從量計徵的諸多弊端。

  礦產資源開採難度加大,也是造成不少企業追逐好礦、浪費資源的重要原因。對此,資源稅改革對開採難度大及綜合利用的資源開發實行稅收優惠,旨在激勵企業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例如,在建築物、鐵路、水體下,通過充填開採方式採出的礦產資源,資源稅減徵50%;實際開採年限15年以上的衰竭期礦山開採的礦產資源,資源稅減徵30%。

  事實上,除了礦產資源,此次改革將逐步把水、森林、草場、灘涂等資源納入徵稅范圍,有效解決現行資源稅制度覆蓋面較窄的問題。“這也是此次資源稅徵收范圍的一個根本性變革,因為現行資源稅范圍偏窄,難以承擔起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保護作用。”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說。

  優質企業享政策“紅包”

  對于能源行業上下遊企業而言,經濟下行造成價格震蕩下跌、市場需求疲弱,正處于發展的低谷,迫切需要找到改革突破口,通過轉型升級實現“脫胎換骨”。

  “資源稅改革為企業打‘翻身仗’提供了契機。”中鹽金壇鹽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國興說,改革後企業成本壓力明顯減緩,有利于保留優質產品線和研發新工藝。

  該企業所在地金壇是江蘇省知名鹽礦產地,不少業內企業都面臨經營困境。這是因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內工業用鹽市場需求減少,加之印度低價海鹽產品大量進口,導致鹽產品市場供大于求。“這就出現了部分企業以技術含量低、質量差的產品低價銷售來贏取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江蘇省常州市地稅局副局長曾長勝向記者表示,中鹽金壇鹽化有限公司的發展就深受其害。

  “資源稅改革後,稅負下降,公司決定先繼續保持優質產品線。下一步還會在資金周轉順利的情況下,嘗試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管國興說,這無論是對企業轉型升級,還是對行業健康發展,都是一件大好事。

  不僅如此,資源稅改革還在不斷完善、試點的過程中,為技術創新、高效利用資源的企業“發紅包”。河北省地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省在水資源試點中將利用稅收優惠,鼓勵水電企業回收利用、循環利用、高效利用。

  稅收徵管更加精準

  伴隨營改增的推進,以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3大稅種為主體的地方稅源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重構地方稅體係過程中,資源稅被寄予厚望。

  據了解,此次改革賦予了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部分資源稅目稅率、稅收優惠及提出開徵新稅目建議等稅政管理權。不少專家分析認為,此次下放稅政管理權,是稅制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比如,對《資源稅稅目稅率幅度表》中列舉名稱的22種實行從價計徵的資源品目,由中央統一確定適用稅率改為由省級人民政府在規定的稅率幅度內提出具體適用稅率的建議,報財政部、稅務總局核準確定。

  此外,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有利于稅收徵收管理規范化。從近幾年的稅收徵管情況看,稅務部門對資源稅關注程度增加,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徵管手段,使稅收總額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在實際徵管調查中,在從量計徵的情況下,由于信息不對稱,稅務機關難以準確掌握納稅人開採原礦的品位、數量和精礦實情,無法準確計算其應稅額。只能通過其他間接手段,比如消耗的電量、炸藥量來測算,容易出現偏差。”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實行從價計徵改革後,稅務機關只需掌握納稅人的礦產品銷售數量和價格即可,客觀公正、簡便易行,便于徵管。

  “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有利于穩定地方財政收入。在從量計徵的方式下,資源稅無法從不斷上漲的資源價格中獲得相應增長,使地方政府難以籌集足夠的資金。如今資源稅改革後,有助于穩定地方財力,來幫助當地恢復生態、改善民生,給予謀求轉型升級的行業和企業更多的傾斜與支持。”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崔文苑)

  熱評:打破老規矩 化解新問題

  資源稅肩負著促進資源合理開採利用的重要使命。但偏低的資源稅率,以及從量計徵的徵稅方式,讓資源稅的調節作用有所弱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類產品需求上升也帶來了價格上漲,但只挂鉤產量、不挂鉤價格的資源稅,對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了制度性障礙。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將有助于改變這種局面,促進我國資源利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有效發揮稅收杠桿調節作用,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引領綠色發展。其中,強化資源稅的調節功能,建立資源品價格與資源品稅負之間的聯動機制,使稅負內化于價格之中,將有助于化解資源短缺、開採利用效率低、消耗總量大、浪費現象突出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建立起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增強全社會保護資源環境的意識。

  在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進程中,資源稅改革也將成為重要的試金石。眾所周知,資源稅改革不僅要打破多年來從量計徵的“老規矩”,還得同時做好清費立稅工作,理順礦業等領域名目繁多的收費。因此,改革的實施力度及探索成效,將對整體資源價格改革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下階段,還須密切關注運行情況,及時了解企業需求、發現新問題,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促進資源稅改革真正落地生根。(張衛)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