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央企陷審計風暴 中海油盲目花142億並購外企造成虧6億
盲目投資陷虧損、招標程式不合規甚至“頂風”公款打高爾夫……在審計署的集中審計和披露下,10家大型央企陷入審計風暴。
6月29日晚間,包括中國石化在內的上市央企發佈公告,披露了審計署對其審計結果,但公告僅披露審計發現財務、決策管理等5方面問題,並未詳細披露細節。
同時,審計署官網披露了中石化集團、中海油總公司、招商局集團、中鋁公司、中航工業集團等10家央企詳細審計結果。審計涉及石油化工、航空、軍工、冶金等領域,重點審計了企業集團總部和部分所屬骨幹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0家央企被審計出的問題頗為集中。例如,東航、南航均未按規定退出地産業務;中鋁公司及旗下上市公司 中國鋁業 、中海油總公司等均出現未經論證或評估的盲目投資;而串通投標、違規招標等問題在這些央企中更是普遍存在。
國資專家李錦表示,目前審計出問題是一件好事情,但審計結果發佈後,還存在問責主體不清晰、整改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後續效果還要看相關監管機構的執行力度。
央企再陷審計風暴
近年來,審計署對央企的關注越來越多,而隨著審計署公開發佈審計結果,被審計的央企都將面臨輿論和整改的壓力。
6月29日晚間,審計署發佈了 中國石油 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 南方航空 集團公司、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
審計署官網解讀稱,2015年4月至7月,審計署對10家中央企業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了審計,此次審計涉及石油化工、航空、軍工、冶金等領域,重點從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情況、企業重大決策和管理情況、發展潛力、廉潔從業、以前年度審計整改等方面開展審計。
“著力揭露企業重大違紀違法問題,反映影響企業發展潛力的重大風險隱患和涉及體制機制制度的問題。”審計署企業審計司主要負責人在解讀中稱,此次審計共發現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40多起,涉及責任人員90多名。這些問題線索多發生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産聚集的關鍵部門和崗位。
據審計署披露,對審計發現的問題,10家央企已追回違規發放的各項資金,建立健全企業招投標管理、境內外資産管理等方面規章制度609項,處理453人次。對提出的39條審計建議,企業均已採納。但也有個別企業對以前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不到位或改後又犯。相關整改情況由企業自行公告,審計署將對企業整改情況進行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告。
上市央企投資頻失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審計發現的問題中,盲目投資造成虧損、招投標亂象可謂是最集中的問題。
對港中旅集團的審計結果顯示,至2014年底,青島海泉灣度假區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7.87億元,因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等造成虧損2億元。而該項目建設之初就未經發改委批准,在土地競買中,港中旅集團還向競爭對手支付2000萬元,使其退出競買。
在盲目投資上,中鋁公司可謂頻頻“中招”。2010年至2012年,中鋁公司未經充分論證,批准投資內蒙古氧化鋁等2個項目,後因經濟性差等原因停建停産,造成損失和損失風險11.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鋁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鋁業也被審計出投資問題。審計署披露,中鋁股份(即中國鋁業)重慶分公司2006年投資建設80萬噸氧化鋁項目,至2014年7月底虧損49.39億元。中鋁股份2011年未經充分論證,批准投資新疆煤電鋁項目,後因産能過剩等原因而停建,造成9288.74萬元投資面臨損失風險。
盲目投資問題中金額最大的是中海油總公司。據審計署披露,至2014年,中海油有限公司2011年以142.42億元並購的一家境外公司,由於前期論證不充分等原因發生虧損累計6.21億元。
而對中海油總公司境外投資,審計署還特別提示,2014年其境外資産和收入規模分別佔總資産和營業收入的42.98%、54.85%,但盈利能力弱,境外利潤總額僅佔合併利潤總額的14.12%;設立的85家境外經營公司中,有16家公司虧損,虧損金額8.89億元,其中4家連續3年以上虧損,累計虧損16.74億元。
此外,10家央企中有8家都出現未按規定公開招投標的問題。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在2011年至2014年,所屬第二十八研究所等5家單位還存在串通投標、出借資質、多支付工程款等問題。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和招商局集團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支付高爾夫球卡管理、消費費用。審計署2011年審計就曾披露, 中國石化 集團有25827宗土地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但在整改後的2015年底,仍有3202宗尚在辦理土地使用權證。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