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的最後一公里,22歲的小王是萬千快遞員大軍中的一員。
他是保定人,有著一張討喜的娃娃臉,皮膚黝黑。“我做快遞員已經有三年半了。”小王説,“每年的雙11都特忙,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忙,這幾天我每天的送貨量有300多件,每天都要忙到快淩晨了,這樣的日子估計還得持續幾天。”
對雙11,小王是又愛又恨。“如果沒有它,我們絕沒有這份收入,但是這份錢並不好掙。這個月我的收入應該會過萬,但平時真的沒有這麼多,外界有些誇大了。”小王急促地説道。
但是小王不知道,他這個快遞員很可能幫助經濟學家解答一個關乎就業的大疑問。
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夏季論壇與企業家對話時表示,截至今年8月,中國的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接近1000萬人。這意味著,2014年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已基本完成,這讓李克強松了一口氣。
快遞員小王是中國每年1000萬就業大軍中的一份子。他學歷並不高,跟著老鄉從家鄉來到北京,開始是在建築工地上做塔吊的,父母感覺那個工作太危險,所以時間不長,幹了半年就不幹了。
在2014年,塔吊所代表的房地産、廠房等建築業和製造業遭遇了轉型期的困境,這些行業曾經是中國吸納勞動力就業最大的行業之一,但現在它們開始了喘息。不僅如此,中國經濟增速告別了高增長時期,進入7.5上下的中高區間。
如果倒退回去10年前,這幾乎是很多經濟學家不敢想像的事情:經濟有所回落,但就業在上升。那時的中國普遍沉浸在唯GDP論的氛圍中,很多人認為,只要經濟增速低於8%,就業就會出現問題,社會矛盾就會爆發。
在2014年,這一切變了。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