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
——央行調統司負責人就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答記者問
新華網北京2月20日電(記者王宇 王培偉)中國人民銀行20日對外發佈2013年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什麼是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我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基本特點是什麼,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什麼意義?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就以上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什麼是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它的定義和內涵是什麼?
答: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區域內實體經濟(即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是全面反映一定時期內金融體系對某一地區資金支援的總量指標。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是增量概念,即期末、期初餘額的差額,或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付或償還額的差額。
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口徑和內涵與全國社會融資規模一致,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地區社會融資規模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當地金融機構通過表內業務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援,包括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二是當地金融機構通過表外業務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援,包括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是當地實體經濟利用規範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籌資和企業債券融資;四是其他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援,主要包括保險公司賠償、投資性房地産、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和貸款公司貸款。
問:我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答: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快速增長,有力地支援了區域經濟的較快發展。2013年東、中、西部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分別為9.04萬億元、3.40萬億元和3.79萬億元,分別比2011年多1.39萬億元、1.10萬億元和1.29萬億元。
從結構看,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融資集中度持續下降。2013年我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最多的前六個地區集中于東部六省市,即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和上海,融資額合計佔全國的37.9%,融資集中度比2012年下降1.5個百分點,比2011年下降6.2個百分點。
二是融資的區域不平衡狀況明顯改善。2013年,東、中、西部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分別佔同期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總額的52.2%、19.6%和21.9%;東部地區佔比比2011年下降6.4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佔比分別比2011年上升2.0個和2.7個百分點。
三是地區融資結構存在一定差異,中、西部地區融資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度明顯高於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直接融資佔比較高。
問: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什麼意義?
答:與人民幣貸款相比,地區社會融資規模較全面地反映了當地實體經濟從整個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支援。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利於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也有利於改善地區融資環境,增強金融與經濟間的良性互動。具體看,有五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利於加大金融對區域經濟的支援。在傳統的經濟金融關係分析中,通常以新增貸款反映金融對區域經濟的支援力度。但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較快,金融結構呈現明顯的多元化態勢。特別在部分沿海發達地區,新增人民幣貸款佔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已降至50%以下,該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援。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利於全面反映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間的關係,加大金融對經濟的支援。
二是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仍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的差異仍然較大。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利於利用不同融資工具,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是有利於滿足不同地區多樣化投融資需求。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指標能夠較全面地反映區域金融發展特點。例如,有的地區直接融資比重較低,企業融資結構有待改善。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利於研究融資結構對區域間經濟發展差異的影響,優化融資結構,培育和發展區域金融市場,滿足不同地區多樣化投融資需求。
四是有利於從金融視角尋找縮小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策略。我國區域間經濟發展的水準和階段差異較大。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有利於針對不同區域融資特點和經濟發展狀況,從金融視角尋找縮小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策略。
五是有利於加強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包括了各類融資工具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監測分析,能夠發現區域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