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於網際網路金融的類虛擬信用卡業務“京東白條”開始正式公測了。這兩天,京東開放申請首批50萬名“京東白條”公測資格。每個用戶將獲得相應的信用額度,最高1.5萬元,分期付款的手續費為每期0.5%,即3期手續費為0.5%×3,12期手續費為6%,而推廣期間手續費則打6折。這是網際網路行業第一款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消費金融産品,而在筆者看來這也是至今為止國內真正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因為京東的這款信用支付産品,在功能上其實與銀行的信用卡分期業務極度相似,可以幫助用戶在京東消費時,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延後付款或“分期0元購”的分期付款服務。
毫無疑問,京東不借助任何金融機構資金支援推出“京東白條”,將極大地推動京東增加銷售額度。如果按照50萬公測用戶都能拿到滿額授信計,則金額即達75億,一個月能夠産生的利潤超過2000萬,即便只有一半,利潤也能夠超過千萬。比較京東上線僅一個月的京保貝,放貸規模已經高達10億元,而2013年前三季度,京東總共盈利6000萬。可見推出“京東白條”對正在準備上市的京東是個多麼強大的助推力。
不過,我們更關心的是,“京東白條”這款面向個人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對網際網路金融業乃至對我國金融業産生怎樣的影響和衝擊。
至今為止,所有的網際網路金融都只是網際網路+金融,任何一款網際網路金融産品都還離不開銀行。而“京東白條”的貸款來自於京東自有資金,在消費産生後京東並不墊付資金,而是將是列入應收賬款。所以,“京東白條”已經可以脫離銀行了,它也不需要牌照。當然“京東白條”也不會用空京東的資金,因為“京東白條”對消費的帶動和刺激會形成正向影響,兩者相抵,可能還會增加京東的凈現金流。
“京東白條”對傳統金融的衝擊,甚至不是這個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脫離了銀行。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最大的衝擊是在攬儲方面。支付寶、餘額寶,騰訊和阿裏的打車軟體,今年春節裏推出的微信紅包,甚至7%年化收益率的餘額寶,雖然給予客戶一定的方便,但都是為了吸儲更大的資金量。這對傳統銀行的吸儲當然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壓力畢竟有限。譬如餘額寶有什麼能耐做得比銀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更高?何況,網際網路金融産品的風險很高,其本身既沒有可靠的風險防範機制,其外部也沒有完善的監管機制。
在金融信貸方面,至今為止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衝擊可以説還微乎其微。以阿裏小貸和京保貝為例,其信貸風險基本上可以規避,因為其信貸對象基本上是特定且是固定的,是他們線上的賣家。這樣的網際網路金融信貸産品,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幾乎沒有任何衝擊。
但“京東白條”則不然。眼下它的規模雖不大,不可能在數量上影響傳統金融信貸業務,但它在信貸經營模式上或將給傳統金融信貸模式帶來難以估量的衝擊。
線上業務最大的弱項是虛擬、不安全,而線上業務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大數據庫。“京東白條”依據的正是京東的數據庫,它可以篩選出其相對可靠的客戶。這比各傳統銀行靠大力推銷信用卡所招攬來的客戶的信用度要高得多,其壞賬率的控制也可以更有效、更可靠。
金融信貸業務本來是銀行的基本的核心服務,銀行以跟蹤、分析不特定的信貸對象本身的信用、業務及資金流作為服務手段,來決定信貸與否及信貸額度,以賺取銀行的利潤。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只將大部分信貸額度貸給固定的、有政府背景的所謂可靠客戶——國企及政府工程,放棄了銀行的看家本領——跟蹤分析客戶本身情況。
如今,“京東白條”依據自身的數據庫去跟蹤分析信貸客戶本身的信用、業務及資金流,可以促使金融信貸業務經營回歸它的本來面目。但願“京東白條”業務量的擴大以及其他網際網路金融信貸産品的不斷開發,能激活並促進傳統金融迅速提升服務水準。
(作者鬱慕湛,係資深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