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瑞士鐘表業低調應對 “手腕上的戰爭”

2014-01-14 09:19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上世紀70年代,在日本石英手表的大舉進攻下,瑞士鐘表業曾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石英危機”。40年後的今天,方興未艾的智能手表又對瑞士鐘表業構成新的強大挑戰。瑞士鐘表業何去何從,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手表已經轉變為一種可穿戴的計算領域的設備。借助于智能手機的巨大成功,各大科技公司紛紛把智能手表作為未來新的盈利增長點。三星和索尼公司先後推出其可上網手表產品,蘋果公司的iWatch預計也將于明年進入市場。研究認為,未來幾年,這一市場的潛在價值將達到50億至140億瑞郎。

  有分析人士指出,智能手表對瑞士鐘表業的威脅完全可以同當年的日本石英手表相提並論。二戰前,全世界90%的手表都產自瑞士。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這一格局出現了驚人的變化。日本鐘表業加速將電子工業的優勢運用到鐘表制造中,新型電子手表開始大規模投放國際市場,並以其更高的準確性、更好的防潮防震效果,以及更低廉的價格,一舉把瑞士鐘表業打入谷底。70年代末,瑞士鐘表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從43%急劇下降到15%。

  如今,面對智能手表的崛起,有預測認為,未來10年內,瑞士出售的手表數量將從目前的3000萬只下降到1500萬只。尤其是中低檔手表品牌將受到嚴重衝擊。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以同樣價格、花幾百瑞郎就可以購得一款有趣的、可以和全世界連線的手表,哪位消費者還會去買只能計時的普通瑞士手表呢?因此,“在這場由電子業巨頭掀起的戰爭中,瑞士手表只會成為附帶的受害者。”

  不過,目前瑞士鐘表業對這場產業新戰役的反應相當平淡。德勤會計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瑞士鐘表企業高管都認為,智能手表不會對其構成商業上的威脅。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主席讓—達尼埃爾·帕什就堅定地認為,智能手表不會取代瑞士手表的地位,瑞士鐘表業不會陷入窘境。他說:“消費者買瑞士手表並不只是為了看時間,而是因為它是一件能引發情感的美麗物品,里面含有技藝和傳統。”世界最大的鐘表集團“斯沃琪”的創始人之一厄恩斯特·托姆克更是直言不諱:“在瑞士,我們更願意專心于昂貴腕表的生產。誰都想擁有,但其實沒有人真的需要它。”

  當然,鑒于當年“石英危機”的慘痛教訓,也有不少瑞士鐘表企業正悄然採取對策。諸如豪雅表這樣的老牌制表企業已在研發智能手表,而像Hyetis這類新崛起的企業更是搶先推出了高端的瑞士造智能手表。也許瑞士鐘表業將繼續以這種相當低調的方式來應對這場“手腕上”的戰爭,但最終鹿死誰手,仍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