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浙江省原副省長葉榮寶(中)與浙商代表一起參觀浙商博物館。 浙江工商大學 攝
圖為葉榮寶等人為浙商改革開放35週年紀念活動揭幕。 浙江工商大學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23日電(見習記者 張駿 吳佳蔚 實習生 朱曉霞)改革開放走過了35年,浙商也隨之起伏了35年。
23日,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發佈的最新浙商信心指數顯示為116.47,超過了基準數100。
浙商研究院方面認為,該數據説明浙商對整體的生産經營狀況較為滿意。信心增長的同時,記者從新舊兩代浙商了解到,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際,觸“電”網際網路,緊跟社會發展是兩代浙商展望未來的共同策略。
站在位於浙江工商大學內的浙商博物館展廳中,記者從馬雲、宗親後、南存輝、徐冠巨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裏,看到了浙商發展的全歷史。
1978年,義烏小商品市場萌芽破土,併發展成為世界最大小商品産銷中心;1998年全國工商聯發佈中國民企500強排行榜,浙商獲得團體冠軍;2000年,馬雲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新經濟開始顛覆傳統商業模式;2012年,成功收購沃爾沃的吉利成為首家上榜世界500強的浙江民企……
浙商研究院方面表示,回顧過往,浙商有理由自信,並且仍能將這份自信持續下去。
當天,最新的浙商發展指數在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進行發佈。其中,在信心指數一項,數據為116.47,超過了基準數100,説明該年度浙商對整體的生産經營狀況較為滿意,對未來的發展保持較樂觀的態度,信心有一定提升。
不過,浙商研究院方面也認為,在數值上,資訊指數上漲幅度並不明顯,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過去的35年,得益於改革開放而崛起的老一代浙商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如今,新一代浙商正向著“羽翼豐滿”努力著。浙商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兩代浙商都將“轉型升級”放上了重要議程。
作為第一代浙商代表,曾獲“改革開放30年傑出浙商”的浙江揚帆控股集團董事長樊培仁坦言,第一次創業的目的是最原始的、自發性的,只是為了賺錢。
創業的艱辛讓他感慨“做實業的企業家太苦”。時至今日,他開始思考二次動力源,責任與仁德。
無獨有偶,浙江靜博士美業集團董事長祝愉勤亦深有感慨。
“回顧2009年壓力重重,我處於非常焦慮的狀態,經常失眠,大把掉頭髮。”祝愉勤説。當全球經濟危機來臨時,投美容業卻迎來了蓬勃發展,但她卻遭遇到“由個體向組織轉變”的挑戰。
“當時就感覺內部已經帶不動了,一個公司兩三百人,按常理應該是企業化運作了,觀念卻停留在個人運作方式上。請來職業經理人,一改革,1/3人員流失了……”這另祝愉勤感到度日如年。
為此,她下大決心進行整個機制體系改革,轉型升級從那時發出嫩芽。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她直言,網際網路時代到了,在行銷方面要學著去改變。為此,她在天貓開了網店,不斷跟進社會發展,她認為“社會在變化,如果不變化我們一定會被淘汰的。”
與祝愉勤一樣感受到緊隨社會發展腳步重要性的還有年輕的浙商“二代”方磊。
80後的方磊從加拿大留學回國後,便在父親創辦的奧普電器“打工”。
對商業有敏銳觸覺的他,希望奧普産品能從實體和電商兩方面拓展銷售渠道,而父親堅持實體店單一銷售渠道。
“最終解決的方法是將傳統的産品更換新型號和價格作為電商專供産品,且每一個産品上打上唯一的條碼,公司安排專人負責採購電商渠道産品,對低於産品指定銷售價出售的經銷商進行懲罰。”方磊回憶道。
實踐證明,方磊堅持觸“電”是正確的。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楊軼清表示,浙商既要屬雞又要屬鴨。所謂“屬雞”,意味著浙商要像雞一樣勤於在地上啄食,“各種細小的機會都不放過”;而“屬鴨”則預示,浙商在面上須保持著從容和淡定,在看不到的“水下”,要使勁拍打,埋頭苦幹,把實業做好,才能不“沉”下去。(完)
[責任編輯: 林天泉]